八年级(初二)物理: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八年级(初二)物理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淸晰的像:若在图中的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眼镜,光屏需向左移动像才能清晰,此眼镜是(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杠杆等器材测量长方体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1. (1) 挂金属块前,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杠杆调平后,在A点用轻绳悬挂金属块。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金属块质量为kg;(g取10N/kg)
  3. (3) 已知金属块底面积为30cm2 , 高度如图乙所示。金属块高度为cm,金属块密度为kg/m3
  4. (4) 改变金属块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5. (5) 在某次测量过程中、不慎沿斜下方拉弹簧测力计,由此次数据得出的金属块密度值比实际密度
“乐学”物理实践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1) 图1是实验小组两位同学对实验思路的讨论,请你对这两个思路进行评价.
  2. (2) 请你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表格
  3. (3) 如图2是同学们根据实验所画的光路图,由此可知,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下列几种现象中,哪一个是光的反射现象?(   )
A . 日食的形成 B . 水中的月亮 C . 水中的金鱼 D . 小孔成像
如图所示,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规格相同的实心长方体,长方体的密度为ρ,长度为l、高度为h,现将两长方体按图甲、乙所示的方式放置,则甲图中A对地面的压力F与乙图中B对地面的压力F的关系F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甲图中A对地面的压强为p , 乙图中B对地面的压强为p , 则p可表示为,p和p的比值为

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甲所示。高速公路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小明爸爸的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求:

  1. (1)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所处的位置到揭阳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 (2) 小明爸爸的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2013年2月,中国海监在钓鱼岛海域放置浮标以监测我国领海的水文变化.监测发现,从春季至夏季,海水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保持不变,则(   )

A . 浮力变大,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B . 浮力变小,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C . 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D . 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1. (1) 如图,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光斜射入鱼缸的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

  2. (2) 请把图中经过凹透镜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3. (3) 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 (1) 如图甲所示,小球沿固定斜面自由滚下.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 (2) 如图乙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摆放位置.

  3. (3) 请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灯泡(均标有“220V 25W”)与开关正确接入电路,要求开关同时控制两灯泡,且能正常发光.

         
  1. (1)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太阳大气可分为三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它的层。
  2.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常见的太阳活动有、耀斑、日珥等。
  3. (3) 如图为某市民拍下的日晕照片。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由于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或反射而形成的。

小强刚开始学习物理,他可感兴趣啦!他用所学的知识,考了考小明,请你帮助小明,找出正确答案(   )
A . 小强骑自行车上学的时速大约为30公里/小时 B . 小强早餐时吃的鸡蛋约有50克 C . 小强的身高约是2500mm D . 小强盼着过春节,过春节就意味着一光年又过去了
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 . 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 . 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 . 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 . 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 .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 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D . 物体的内能越大则其机械能越大
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学校的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m/s。

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三次,记录如下:试求:
  1. (1) 液体的密度ρ;
  2. (2) 容器的质量m0
  3. (3) 表中的m′。

    液体的体积V/cm3

    5.8

    7.8

    10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10.8

    12.8

    m′

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1) 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2) 比较步骤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结论:
  3. (3) 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且该力有大小与力的大小有关.
  4. (4) 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小美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或干冰(固态CO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1. (1) 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2. (2) 简述你的实验方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