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八年级(初二)物理试题

天气逐渐变凉了,有部分人习惯在洗完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请你写出电吹风能使头发很快吹干的两个理由: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凸透镜正对这太阳光,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小明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物体,在摆放时要注意将(选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两外两个元件的中间,同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3. (3) 如图乙所示,当烛焰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可以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4. (4) 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需要将(3)中所选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5. (5)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时,无论怎样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无法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多次实验都是这样,小明认为,就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溢水杯,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将同一个小球A分别放入溢水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从甲杯中溢出了0.6N的液体,从乙杯中溢出了0.4N的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小球A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B . 小球A的重力等于0.6N,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等于0.4N C . 小球A放入前,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 D . 小球A放入前,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
冬奥会冰壶比赛中,如图所示,在AB过程中,投手用水平方向的力推冰壶,使冰壶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冰壶的推力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撤去推力,在BC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在CD过程中,队友刷冰是通过方式增加冰面内能,才使之熔化,从而摩擦。

某同学将棋子放在倒立的矿泉水瓶下,并用筷子快速地把矿泉水瓶下方压着的棋子打走(如图所示)。在棋子被打走后,矿泉水瓶由于不会一起飞出;被打走的棋子在水平桌面减速滑行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填变化可能)。

用久的灯丝要比新时候细,这是因为灯丝在使用过程中(    )

A . 汽化了 B . 熔化了 C . 蒸发了 D . 升华了

  1. (1) 如图1所示,此圆柱体的直径是 cm.

  2. (2) 如图2﹣a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将此弹簧测力计、重物如图2﹣b所示进行测量,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 (“变大”、“变小”、“不变”).

  3. (3) 现有一质地均匀,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小明想用天平粗略测出它的密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观察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应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移动.天平平衡后,小明用烧杯装满水,测出其总质量为m1(如图3﹣a),将小石块投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如图3﹣b),测其总质量为m2 , 此时溢出质量为m3的水,则小石块的密度ρ= 

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 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 . 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 . 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 .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小阳同学为了测量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D.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E.计算牛奶的密度ρ.

  1. (1) 写出该实验测出的牛奶的密度的表达式ρ=
  2. (2)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通过调整该实验的步骤顺序来实现,试写出调整后的实验步骤顺序(用步骤前的字母的顺序表示):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到铺在水平面的白纸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图片_x0020_100037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 (2) 点燃蜡烛A并移动另一侧的蜡烛B,要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一侧观察;当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进一步实验观察发现,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与玻璃板平面垂直,蜡烛B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此时,如果把手指放在蜡烛B的“烛焰”上时,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痛;
  4. (4)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 。

    A、保持

    A . 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到像的位置进行观察。
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压力F将重为10N的物体压在粗糙程度相同的竖直墙壁上。当压力F为30N时,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F为25N时,物体恰好匀速下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为10N B . 若物体匀速下滑的速度为0.2m/s,则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5W C . 物体在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墙壁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15N D . 保持25N的压力不变,竖直向上施加20N的拉力可使物体匀速上滑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
A . 刻度尺 B . 量筒 C . 钟表 D . 天平
光在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 m/s . 光每秒钟在水中传播的距离比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 (选填“大”或“小”),光年是 的单位.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1) 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2. (2) 如图乙所示,左侧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如果要探究液体压强大小是否与压强方向有关,他应当保持不变,改变探头,比较U形管左甲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若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Pa.(ρ红墨水≈1.0×103kg/m3
  3. (3) 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
  4. (4) 若大烧杯中始终装水,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探头的深度不变,在U形管中分别注入酒精、植物油、盐水和红墨水四种不同液体,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若U形管中注入红墨水,压强计金属盒探头分别浸入酒精、植物油、盐水和水四种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则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A.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

    C.盐水(ρ盐水=1.1×103kg/m3

    D.红墨水(ρ红墨水≈1.0×103kg/m3

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左图是该过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右图的示意图形象反映两种物态下分子排列的特点,这种物质(  )

A . 升温一定是通过吸热这种途径 B . 在t4时刻的分子动能比在t1时刻的大 C . 在t2 , t3时刻的内能相等 D . 在t1时刻的分子排列可能如图b
如图所示,是超市出售的瓶装食用菜籽油,瓶上标注“净含量:1.8升”字样。小丽同学将1瓶油放到电子秤上,准确测得其质量是1.7 kg,倒出100mL至量筒中,再次测量,电子秤的示数是1.61 kg。求:

  1. (1) 食用菜籽油的密度;
  2. (2) 原来瓶中菜籽油的质量。
干燥的冬季,小明的妈妈在使用塑料杯从米袋中盛米时,发现塑料杯的外壁上会粘几颗米粒,这是为什么?

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6.8℃、37.5℃,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先后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 37.5℃,36.8℃ B . 37.2℃,37.5℃ C . 37.5℃,37.5℃ D . 37.2℃,36.8℃
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 B .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时还垂直于接触面 C . 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一定存在摩擦力 D .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