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关于汽车的受力情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B .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C . 汽车受到的合力为零 D . 汽车受到的各个力大小都相等
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3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为30° B .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 C . 反射角为30° D .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来判断的;“立竿见影”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的,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等量的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 . 一直变大 B . 一直变小 C . 先变大后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 .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大 B . 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 .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 . 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小亮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方向靠近1m时,小亮与平面镜中的像距离是m,像的大小将会(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 、.我们平时能分辨出每个同学的声音,是因为每个同学的声音的不同.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等效看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 ,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 , 请推导出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v=
工业上把石油炼成汽油、煤油等,采用的是把石油逐渐升温的方法来炼取的,它的主要依据是汽油、煤油的 (  ) 

A . 熔点不同 B . 沸点不同 C . 汽化热不同 D . 熔化热不同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洼中正确的是(   )
A .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B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C .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 . 真空也能传声
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发只能在一定温度时才能发生 B .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C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1. (1) 如图所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选填“A”或“B”)刻度尺的使用是正确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长度是cm.

  2. (2) 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3. (3) 如图,一束光线AO从玻璃斜射到空气,请在图中画出它的折射光线.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 (1) 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都是45°,于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入射角的大小等于反射角的大小,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有什么问题吗?

    ;②

  2. (2)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靠近/远离)ON.

  3. (3) 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他们应该如何去做?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B . 2020年6月23日我国完成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主要是利用了红外线传输信号 C . 超市收银员使用的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导体材料 D .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口软木塞冲出,在这个实验中,酒精的物态变化是 ;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能,软木塞冲出过程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杨岚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m/s.杨岚赛跑时以她头上的帽子为参照物杨岚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为参照物,赛跑时的杨岚是运动的.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 90km/h B . 70km/h C . 50km/h D . 40km/h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规律制成的.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图片_x0020_738078149

  1. (1) 调整器材高度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 (2) 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 (3) 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 . 50cm~60cm B . 60cm~70cm C . 70cm~80cm
  4. (4) 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
  5. (5) 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1) 某同学的操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其错误是.

  2. (2) 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上表.第2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分析上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 (3)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下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 (4) 如图所示,哪个是水沸腾前的图像 .(选填“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