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100m跑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 比较 的方法.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是晶体物质,它的熔点是   .其中熔化的过程用了   的时间.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9.6nm=9.6×103=9.6×103μm B . 9.6cm=9.6cm÷100=0.096m C . 9.6cm=9.6cm×10=96mm D . 9.6cm=9.6×10mm=96mm
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自然界中有些物质的导电性十分奇特,应用广泛小到.电子表.数码照相机.大到飞机.火箭等都要应用元件,它有的特性是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薄雾飘渺   C . 秋天霜打枝头 D . 冬天冰雕渐小
说话时,用手摸喉头,感觉到发声是由于声带的而产生的.在空间站外活动时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通话,因为不能传声.
利用声和光的反射我们可以用来测距.例如测海底的深度我们可以利用,要测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以上两空选填“超声波”、“激光”)若某渔船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从发射到接收到回波信号所需的时间为0.1s,则此处鱼群距离渔船的距离为m.(设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 . 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 . 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 . 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 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图片_x0020_100022

  1. (1) 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上
  2. (2) 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30°,测得反射角也为30°,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3. (3) 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4. (4) 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5. (5) 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需要将(   )
A . 火烧旺些 B . 水量减少些 C .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去烧 D . 给容器加密封盖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请你回答问题:

  1. (1) 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 (2) 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的隔音效果最好。
  3. (3)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小明同学分别使用如图所示的A、B两套装置来完成实验。

  1. (1) 如图A所示是探究(填“a”或“b”)的实验。

    a.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b.观察水的沸腾

  2. (2) 为了说明水的沸腾过程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沸腾。
  3. (3) 如图C、D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前的情景为 (填“C”或“D”)。
  4. (4) 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E所示,水的沸点是℃。小明继续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5. (5)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6. (6) 他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的。
  7. (7) 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小明同学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了多组数据,她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
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 . 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 , 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 . Pa , Pb,Pc,Pd           B . Pd , Pc,Pb,Pa C . Pc , Pd,Pa,Pb           D . Pb , Pa,Pd,Pc
雷雨天小明在家里看到远处的一道闪电,大约过了8s后听到了雷声,求闪电的地方距离小明家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m;当小明向后退了6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小明看到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后,将它改装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种测量未知液体比热容的装置.测量时,分别往甲乙两瓶中装入水和待测液体,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出这段时间内水和待测液体升高的温度△t和△t,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就可以求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c=

  1. (1) 如图设计电路,使甲乙两电阻串联,是为了 .

  2. (2) 为了使这一段时间内水和待测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小明设计的电路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3. (3)

    为了得出待测液体的比热容表达式“c= . ”,小明的测量方案中至少还需要的一种测量仪器是 ,目的是 .

  4. (4) 闭合开关后,要使水和待测液体的温度升高得更快,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滑动.

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测量时间.
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 . 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 . 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0℃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则(   )
A . 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B . 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C . 温度不变,同时放热 D . 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