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为纪念“9.18事变”,铭记历史,我县每年都会拉响防空警报,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频率 D . 速度
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的测最结果是12.82cm,乙的测最结果为12.8cm,那么:

①若这两位同学在测景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②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都为mm,则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如图甲,自行车的尾灯里没有灯泡,夜晚当有灯光照射它时却能闪闪发亮。它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右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升华 B . 熔化 C . 汽化 D . 凝华
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 .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B . 机场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D .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 . 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 . 沸腾时,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比 100℃还高 D . 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升华后凝华 B . 先凝固后汽化 C . 先熔化后液化 D . 先汽化后液化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 . 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C . 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D . 将湿手放在热风干手器下面吹
在学习二胡、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该表中所缺的数据分别为
  2. (2)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
  3. (3)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如图,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 . 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 . 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 . 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 . 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相同,甲和丁的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如图所示的透镜是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熔化图像如图甲所示。

  1. (1)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为℃;
  2. (2) 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min,这一过程物质处于状态;
  4. (4) 该物质熔化前升温比熔化后升温要(选填“快”或“慢”)。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电视遥控器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透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
  3. (3) 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m/s;
  4. (4) 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
要想提高二胡的音调,胡琴的弦应当(   )
A . 松一些 B . 紧一些 C . 松紧不变,但用力拉弦 D . 松紧不变,快速拉弦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所示,在阳光下,小明理用凸透镜将红磷点燃,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请完成图2中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2. (2) 图3中,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

  3. (3)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平放一小平面镜,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4所示,从侧面看去镜子较(填“亮”或“暗”),因为镜子发生了

  4. (4) 把图5所示的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物体的像与物体相比,是(填“放大”、“缩小”或“相等”)的(填“正立”或“倒立”)的(填“实”或“虚”)像.

  5. (5) 利用图6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不变,改变

  6. (6) 画出图7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下面球的光路.

  7. (7) 如图8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此木块的长度为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这个群体了解多少,请选出最符合事实的选项(   )
A . 小麦同学身高约为160dm B . 小麦同学的重力约为50N C . 小麦同学的质量约为50kg D . 小麦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 (1)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2. (2) 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 (3) 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