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关于下列光学仪器,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凸透镜可以将太阳光聚集在一点上,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距 B . 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的 C .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成像的 D . 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理学是研究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 . 普通中学生做一次深呼吸用时约为50s D . 一支铅笔受到的重力约为8N
2017年1月2日晚,皓月当空,金星与月亮上演了“月掩金星”的美丽天象,月掩金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   光的色散 B . 光的直线传播 C . 光的反射 D . 光的折射
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 (1)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用s1代替);
  2. (2)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 (3) 汽车的速度v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 . 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4cm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2

A .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 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 .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D . 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唢呐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产生的,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下列科技产品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移动电话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 . 玩电脑游戏时,人不会受到电磁辐射 D . 地震后,用声音探测仪能够搜集废墟中幸存者发出的电磁波信息
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填写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 (1) 炒菜时、碘盐不宜与菜一起同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变成碘蒸气“饱掉”;
  2. (2) 冬天水成冰时.由于体积增大会使水管涨破;
  3. (3) 寒冬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的镜片容易变得模糊.这是由于室内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成小水珠了.
关于微观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 .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D . 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利用酒精的(  )

A . 凝固点低 B . 密度小     C . 沸点低     D . 蒸发制冷作用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下面是小文在笔记中整理的凸透镜成像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成像的情况

应   用

A

大于2倍焦距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B

等于2倍焦距

倒立、等大、实像

幻灯机

C

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

D

小于1倍焦距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A . A   B . B   C . C   D . D
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运动时间之比是3∶4,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 . 3∶2 B . 2∶3 C . 8∶3 D . 3∶8
如图是用水下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5cm,闪光灯每隔0.1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知,小球从位置A到D是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小球通过AD的平均速度是m/s。

图片_x0020_1323410960

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 .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C .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 . 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小华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通实验后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停吸热,但是温度

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
A . 豆腐冷缩而成的 B . 豆腐膨胀而成的 C . 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 D . 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
如图,小王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下表列出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 (1) 为了验证猜想1,应控制琴弦的不变,改变琴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2. (2) 选用编号为DE的琴弦进行探究,是为了验证猜想
  3. (3) 如果选用编号C、E的两根琴弦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长度有关,则表格中“?”处应填
  4. (4)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王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图片_x0020_1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