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0m,物体重力G=4×103N,汽车重G=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求:

  1. (1) 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2m/s,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
  2.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 (3) 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
  3.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cm,tBCs,vACm/s。
  4. (4) 比较速度大小:vABvAC(选填>,<,=)。
练习“千里传音”,需了解声音的传播特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回来,形成回声,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s,若在某种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变为320 m/s,为区分原声与回声,发声体距离障碍物应大于米.
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秒,则隧道长度约为(    )
A . 60米 B . 600米 C . 2160米 D . 7776米
下列现象属于什么声学现象?
  1. (1) 向稍远的高山喊叫会有回音:
  2. (2) 在月球上,宇航员必须用无线电才能交谈:
  3. (3) 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优美的乐曲《高山流水》。既能用小提琴演奏,又能用钢琴演奏。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
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形成水雾。

图片_x0020_100013

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早春黄河中渐渐消融的冰凌﹣﹣熔化 B . 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液化 C . 深秋的霜冻﹣﹣凝华 D . 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凝固
炎热的夏天,小明去游泳,如图所示,是他刚上岸的情形,发现他感觉特别冷,而旁边的狗却把舌头伸出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小明感觉很冷,是因为小明身上的水分汽化放出热量 B . 小明感觉很冷,是因为小明身上的水分蒸发吸收热量 C . 狗把舌头伸出来可以分泌更多汗液,这是液化放热 D . 狗把舌头伸出来可以张开大嘴,便于呼吸
如图所示,人和视力表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那么人与镜中视力表的距离是(   )

A . 2.7m B . 2.3m C . 5m D . 4.6m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 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下面是小莉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 .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 . 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 . 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水是一种重要资源,人类的生存及工农业生产与水息息相关.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汽化 B . 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 C . 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吸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D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立竿见影 B . 海市蜃楼 C . 镜花水月 D . 坐井观天
如图所示, 看到S′处有一条鱼,为了叉到鱼,应对准位置更深的S叉去.请你在乙图中作出一条由S发出,经过水面后射入人眼看到像S′的光路图.

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 (1)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2. (2) 秒表的读数为s

在练习调节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该是: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下列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 林间光柱 B . 筷子“折断” C . 放大文字 D . 山的倒影
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 . 10℃ B . 20℃ C . 28℃ D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