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 . 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 . 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 . 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 . 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图片_x0020_548795924

从广州到厦门的D326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广州

惠州

潮阳

厦门

到站时间

09:54

10:45

12:15

发车时间

09:15

09:57

10:48

里程/km

0

84

450

  1. (1) 列车由广州驶往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 (2) 若该列车从惠州到潮阳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广州到潮阳的里程为多少?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清晨的露珠 C . 秋天地上的白霜 D . 冬天冰雕慢慢变小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 (1) 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2. (2)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3. (3) 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按照要求完成作图:
  1. (1) 如图甲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 , 请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 (2) 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小聪一家去甲地旅游,在甲地市郊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意思是,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达甲地最快需要 h.

读数

  1. (1) 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
  2. (2) 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检查视力时,人眼要与视力表保持5m的距离.如图所示,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后上方,则被测者要面向平面镜且距离平面镜m才能进行视力的检查.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视力表的像的大小将

图片_x0020_1626713414

下图中描述的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椰子树在水中倒影 B . 椰子树在沙滩上的影子 C . 放大的邮票 D . 海市蜃楼
电视遥控器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发光;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光合成。
如图,小明业余时间喜欢弹吉它。他先调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吉它声音的 ;他用力击打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吉它声音的

观察身边的物理,下列估测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 . 百米赛跑世界纪录是9.58s C . 人教版八上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5cm D .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如图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圆球的直径和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7 B . 图片_x0020_100008 C . 图片_x0020_100009 D . 图片_x0020_100010
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
A . 音调高 B . 响度大 C . 音色美 D . 节奏快
下表是15℃时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其中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其传播速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物质

空气

尼龙

松木

水泥

速度(m/s)

340

1500

2600

3230

3230

4800

5200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5.73cm,则准确值是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的 B . 黑板上的“反光”现象,是由于黑板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 .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 . 彼此平行的入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彼此一定不平行
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 (2)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3. (3)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 (1) 将玻璃板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 (2) 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重合.
  3. (3) 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cm.
  4. (4) 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距离.

     次数

     1

     2

     3

     4

     5

     lA/cm

     4.30

    5.70

    7.10

     8.80

     9.90

     lB/cm

     

     5.40

     6.50

     8.50

     9.60

  5. (5) 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 , 发现lB总是小于lA , 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