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我省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 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发声的。她又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和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 . 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8.8℃ B . 甲的读数是37.2℃;乙的读数是38.8℃ C . 甲的读数是36.5℃; 乙的读数是36.6℃ D . 以上读数都不对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 .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 夏天打雷时,我们在听到雷声的同时也会听到门窗的震动声,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 声音的最大传播速度是3×108m/s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C .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 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其经某一光学元件后的射出光线,请你在学过的光学元件中任选两种画在图中正确的位置,要求画出法线或主光轴(含焦点、光心),使图中光路正确。

图片_x0020_100010

如图,超声波倒车雷达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不包括(   )

图片_x0020_1244904073

A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 声音可以被反射 D . 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
在一次百米赛跑中,某运动员在5秒末的速度为10.4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km/h。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B .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C . 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 D .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一小汽车在一段10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
A . 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km的平均速度 B . 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10km的平均速度 C . 在任意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 D . 在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如图为上午8:00太阳光经过水平镜面反射的光路图,请大致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

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提琴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 . 调节琴统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 . 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連度相同 D . 禁止同学们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 (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m/s)

使用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  )


A . 比真实值偏小 B . 比真实值偏大 C . 和真实值一样 D . 无法判断
在图中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为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2月2日凌晨,空军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分别从沈阳、兰州、广州、南京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医疗队员和物资。运输机从机场起飞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输机是的,以医疗物资为参照物,运输机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小锋同学站在游泳池岸边,在地面上出现他的影子和在池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是(  )

A . 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 . 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C . 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 . 前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2. (2) 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蜡烛A是物体。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
  3. (3) 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4. (4) 细心的小芳发现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 (5) 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A方向倾斜,结果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
  6. (6) 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 Aˊ、Bˊ、Cˊ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然后测量各对应点到镜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