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图甲中有一处操作错误,错误是
  2. (2) 改正后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刻该物质的状态为态;
  3. (3) 该物质的固体全部熔化完以后,继续给烧杯加热,发现烧杯内的水能够沸腾,但试管内的液体无论如何都无法沸腾,原因是试管内的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
  4. (4) 爱思考的小明同学在烧杯内加了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液体沸腾了,说明加了盐以后烧杯内的水沸点会(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整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观察甲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有关:观察乙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有关。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噪声的波形.

小明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为了验证猜想;

  1. (1) 首先,他把滑块在图示位置从静止释放,并滑到木板底部,测量下滑的路程 、下滑的时间 , 如图甲所示。接着,改变斜面坡度,但关于滑块释放的位置,小红、小芳的方案不同,如图乙,能验证小明猜想的是(选填“小红”“小芳”)的;
  2. (2) 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高度为cm;
  3. (3) 小明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①求:第1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

    ②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次数

    坡度

    下滑路程/m

    下滑时间/s

    平均速度/

    1

    逐次变大

     

    2

    3

如图,为迎宾路高架桥的部分路段示意图,水平路面AB=200m、斜坡BC=120m、坡高CD=6m。搭载乘客后总重为G=1.5×105N的公交车,轮胎与水平路面总接触面积为0.4m2 . 当它以恒定功率P1匀速通过AB段时,用时t1=20s;以恒定功率P2匀速通过BC段时,用时t2=16s。公交车在AB段和BC段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始终是车总重的0.01倍。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求出公交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以及通过BC段时的速度。
  2. (2) 公交车通过AB段时,牵引力的功率P1是多少瓦特?
  3. (3) 公交车通过BC段时,牵引力的大小为多少牛顿?
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6min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图片_x0020_100028   图片_x0020_100029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1. (1) 如图甲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2. (2) 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乙中的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 (3) 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上表数据。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 .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 . 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国庆节假期,小明在家里,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下图中能大致反映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温度表示物体的,常用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性质.如图1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示数是.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体温计读数时(能、不能)离开测量对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光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光的特性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用手电筒照射水中的鱼,要想照亮鱼体,应该朝着看到鱼的位置下方照射 B . 夏天的海面上,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C . 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D . 人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因为人眼有反射光到达物体
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

介质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

空气(0℃)

331

煤油(25℃)

1324

323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铜(棒)

375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大理石

3810

请你从上表中总结出两条规律:

.

2018年随州地区的第一场雪来得特別大,大地披上了银装,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好不热闹(如图所示),同时明显感觉到欢笑声比平时要小下面关于雪地里的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雪地里孩子们的欢笑声主要是由鞋的振动产生的 B . 我们能区分不同孩子的声音,主要是他们音色不同 C . 松散雪地增强了声波的反射 D . 根据雪地的声音现象,剧院的四壁应做得光滑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B . 成语“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 .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

无人机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红外夜视仪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无人机,整机质量2kg,摄像机拍摄速度1000帧/秒(即每秒拍摄画面的数为1000帧)为了减轻质量,该无人机部分零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图片_x0020_100033

  1. (1) 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无人机在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这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若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1s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 (2) 摄像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选填 “大”或“小”),从摄像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可在摄像机镜头前加一个(选填 “凸”或“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3. (3) 在轿车限速120km/h 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11. 55m的过程中拍摄330帧,则该监测的轿车速度是m/s,该轿车(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职能部门可以根据什么来发出预警?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km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如果他们及时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m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倘若如此,他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500km/h,孩子们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m/min)
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

A . 熔化 B . 液化 C . 汽化 D . 凝华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是自制水气压计,当拿着它从山下到山上时玻璃管内液柱降低 B . 乙图是自制水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C . 丙图中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对空气做功而使其内能增加 D . 丁图中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而分不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强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指出列出的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

A . 杯子的组成材料 B . 杯口的大小 C . 杯里所盛的液体 D . 杯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