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91℃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见如下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1. (1) 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选填“甲”或“乙”)

  2. (2) 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在4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 (1) 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A . 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 . 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 (2) 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3. (3) 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 (3) 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 (4) 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近视/远视).

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

A .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 .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10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我国最新战机“歼—10”做飞行表演。如图2为某记者拍到的三架飞机同速、同向飞行的前后两张照片,由图可知()

A . 以任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另两架都是运动的 B . 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在降落 C . 每架飞机的飞行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 以跑道外的观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五一”假期小明全家自驾出行旅游,小汽车满载质量为 ,如图甲所示若汽车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车子总重的0.2倍,汽车的速度 与时间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 (1) 内,小汽车行驶的路程;
  2. (2) 内,小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3. (3) 若小轿车静止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 ,则地面受到的压强。
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

序号

车站

时刻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公里数

D517

1

北京

当日

﹣﹣﹣﹣

06:25

0

D517

2

北戴河

当日

08:55

﹣﹣﹣﹣

277

由表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

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照片可知,物体在做(选填“变速”或“匀速”)运动;在AB段的路程为cm,平均速度为m/s;物体在AB段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 大地——空气——水——鱼 B . 空气——水一一鱼 C . 大地——水——鱼 D . 水——鱼
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 (2) 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 (3) 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如图所示,反射角是度;如果入射角增加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度.

图片_x0020_510179908

口技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七年级语文《口技》一课生动地描述了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动物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他主要是模仿各种声音的.作者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 放大的虚像 B . 放大的实像 C . 缩小的虚像 D . 缩小的实像
如图所示,晓亮同学拍摄了汽车多次曝光的照片,来测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照片中所附的刻度线是均匀分布的。如果相邻两次拍照时间间隔为2s,且车长为4.2m,可求出这辆车的速度约为(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14m/s B . 8.05m/s C . 7m/s D . 5.6m/s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 .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 . 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 . 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干冰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以-78.5℃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舞台上经常喷出干冰粉末从而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分析:

  1. (1) 喷出的干冰粉末(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2. (2) 从而空气中的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即舞台上出现的白雾。
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的将载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送入太空。如图,火箭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为参照物,王亚平是静止的。

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到沸腾,但纸锅 (能/不能)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也说明水的沸点(高于/低于)纸的着火点。

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A . 事实②③,推论①④⑤ B .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C . 事实①③⑤,推论②④ D . 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