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小师妹内功心法已练至第三层,师傅送她逍遥古琴。小师妹希望早日练成号称“琴音十三绝”的本门绝技,好早日与大师兄琴萧合并,笑傲江湖!她在练习时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于是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师姐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并进行实验: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雪山蚕丝

55

1

B

雪山蚕丝

55

0.5

C

雪山蚕丝

80

1

D

神羊肠衣

0.5

  1. (1)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们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 (2)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 (3) 在验证猜想二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4. (4) 选择编号B和C两种规格的琴弦,(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三,原因是
自行车把手上设计花纹是为了摩擦;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骑行用时 , 则小明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 . 动物反映灵敏 B . 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 . 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 . 动物能观察到地震
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面前这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200g B .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16cm C . 洗澡水的温度约80"C D . 中学生的脉搏一秒大约跳70次
自行车尾灯利用了“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如图是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有一束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镜MO上。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MO、NO反射后的光路,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小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想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他先以上学步行的速度走120m,测量所用时间为80s;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少?之后他以同样的速度从家步行到学校用时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运动时间比为1:4,路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比为( )
A . 3:4 B . 4:3 C . 12:1 D . 1:12

如图所示的是课本上所画的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   )
 

A .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 .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将松香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松香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升高”),由此可知松香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红、、蓝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按电视机遥控器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
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明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和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 (1) 小明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 (2) 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 (4) 根据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像是(选填“乙”或“丙”),它的熔点是℃。
一架载有物资的大型运输飞机在空中飞行,飞机匀速直线飞行100km耗时0.2h,匀速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求:
  1. (1) 飞机所载物资受到的重力;
  2. (2) 飞机匀速飞行时的速度;
  3. (3) 飞机匀速飞行100km时发动机牵引力所做的功。
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其中T1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

由表中可知:

  1. (1) 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 (2) 列车从上海出发经多长时间到达蚌埠?
  3. (3) 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
  4. (4) 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
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8℃,南极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 . 酒精温度计 B . 煤油温度计 C . 水银温度计 D . 三种温度计均可
泸州是一个“海绵城市”。街道路面基本都是“透水沥青”,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路面呈微小凹凸且不积水,可较好地防滑和防反光,也能有效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通过渗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与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性有关 B . “路面呈微小凹凸”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C . 路面反光是因为路面凹凸不平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D . “有效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春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某同学对着城墙喊了一声,经过0.4s听到回声,此同学距城墙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画出下图中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图。

图片_x0020_1594283193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