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按照要求作图。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下列不属于三原色的色光是(  )

A . 红光 B . 黄光 C . 蓝光 D . 绿光
噪声的等级用 来表示;  以下的声音不影响人们休息、睡眠.

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 . 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 . 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 . 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 露珠的形成 B . 壶口冒“白气”     C . 冰雪消融 D . 湿手烘干
某小组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5

    98

    98

  3. (3) 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则水温升高10℃吸收的热量是J;若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50%被水吸收,则至少要消耗g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
A . 雾凇的形成 B . 浓雾渐渐散去 C . 干冰升华制造舞台特效 D . 冰雪消融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 湖中的倒影 B . 隔着玻璃砖看木块 C . 台灯在镜中的像 D . 月食
如图所示,小明按a、b姿势站立时,请同伴用铅笔分别以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衣架听声音.小明设计这个实验是主要是用来探究(   )

A . 决定响度的因素 B . 决定音调的因素 C .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 (1)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cm。

  2. (2) 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是Ω。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 烛焰晃动 B . 钢尺振动 C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 . 倒车雷达

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某同学从平面镜前2.5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 . 远离平面镜 B . 变大了 C . 大小不变 D . 变小了
小杰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第二个声音的音量更大,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声源比第一次(   )
A . 速度大 B . 音色好 C . 时间长 D . 振幅大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1s后接收到发出的超声波,求海水深度.
甲乙两同学并排走在路上,若说甲同学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 路边的树 B . 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C . 迎面走来的同学 D . 乙同学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B . 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实像 D .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
  1. (1)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5
  2. (2) 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m。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则这位计时员所记录结果是(  )

A . 准确的 B . 时间多计了0.29s,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 C . 李明成绩变差了,应为13.71s D . 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4.29s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成年人鞋的长度约为40cm B . 初中生跑100m的时间约为8s C . 一名中学生每餐吃的米饭约为4kg D . 一名初中生从二楼下到一楼重力做的功约为150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