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测定一块石块的密度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B .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石块质量为52g C . 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石块体积为20cm3 D . 石块的密度为2.6kg/m3
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B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 . 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
图是修建码头时用钢缆绳拉着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向以0.3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的情景。图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求:

图片_x0020_100028

  1. (1) 长方体A的高度;
  2. (2) 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3. (3) 长方体A的密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燃气灶加热食物的过程中,是利用做功的方法增加食物的内能 B . 燃气灶中燃气燃烧时放出了热量,所以能的总量增加 C . 高压锅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D . 北方冬天的“暖气”输送,用水做介质,是因为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
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Ω、R2=2Ω.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当S1、S2由都断开变为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1.5A,则电阻R3Ω,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W。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 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如图所示四个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镜中的蜡 C . 手影 D . 感觉水中鱼的位置变浅
地震是地球发生的剧烈振动,而人耳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这是由于 (   )
A . 声音不够响 B . 声音是噪声而不是乐音 C . 频率低于20Hz D . 频率高于20000Hz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节约能源.下列能源中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 风能、生物质能 B . 乙醇汽油、水能 C . 潮汐能、太阳能 D . 核能、煤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 坦克装有履带 B .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 . 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 D .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青藏铁路,世界级的超级工程,为西藏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最难克服的是高原冻土难题,为了避免因融沉和冻胀等现象对路基造成损害,就必须依靠材料或结构增大热阻,减少传入地基多年冻土的热量,冷却地基冻土层,保持冻土地基的稳定,从而保证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在冻土区全线设计和施工中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一是热桩路基结构。热桩是一根密封的管子,其下端为蒸发器,里面注有液态氨等物质,上端为冷凝器,中间为绝热段。当热桩下端吸收热量后,液态氮等物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然后上升至冷凝器,热量通过冷凝器发散,氮等物质再由气态液化为液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热被下端,如此循环往复降低周围冻土温度,提高冻土热稳定性: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二是铺设通风管路堤。通风管路堤是在堤身横向铺设通风管,通风管可以凭借空气流动使堤身散热,特别是冬季冷空气在通风管内流动,能有效地降低基底的地温,增加基底的冷储量,保护基底多年冻土。保证路基稳定。

中国铁路人凭借着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青藏铁路获得的大量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使中国在高原冻土区的铁路修建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 (1) 文中描述的“融沉”现象指的是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2. (2) 在堤身铺设通风管,能有效降低基底地温,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
  3. (3) 根据热桩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桩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夏季),简述判断依据
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 cm B .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 m C . 一枝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 g D . 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0.3 kg
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当拉力F的大小为10N时,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将拉力F增大为15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图片_x0020_1271199395

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整个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为   m/s;在前3s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

下图中,杠杆OBA在图示位置静止,请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

 如图8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下列操作中可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的实像。

4)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它的焦距。

如右上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