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 | 《定国是诏》 |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 | 戊戌政变 |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下图为 1999 年发表的新闻漫画《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该漫画反映的事件表明( )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蒋介石《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一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多万人 |
10.9万 |
【前朝之鉴】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准备在洛阳修建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劝谏:昔日隋朝为修宫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陛下役疮痰之人(役使极为疲惫的百姓),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于是太宗接纳了他的建议,停此项劳役。——摘编自《资治通鉴》
【唐袭隋规】
材料二:秦汉时,因相权过大,皇权常受到威胁,如有“抉天子以令诸侯”的权相曹操。隋唐时,相权被一分为三。《新唐书》记载:“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运河之利】
材料三:唐代重要工商业城市(下图)。
读图“地形素描图”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