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定国是诏》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以下关于规则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规则都是自然形成的 B . 风俗习惯也是种规则 C . 规则都是一成不变的 D . 规则都是明文规定的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与该社论的决策内容同时出台的决策是( )
A .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 .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确立思想为指导思想
他曾经师从柏拉图,后来又传授亚历山大大帝知识,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    )
A . 汉谟拉比 B . 伯里克利 C . 苏格拉底 D . 亚里士多德

下图为 1999 年发表的新闻漫画《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该漫画反映的事件表明(  )

A . 美国利用北约遏制苏联 B . “一超多强”的格局形成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受到挑战 D . 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建立
美国的主要农业区是 (      )


A . 东北部        B . 中部大平原 C . 东部大西洋沿岸平原       D . 西部太平洋沿岸
抗日战争,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蒋介石《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一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10.9万

  1. (1) 材料一中的“此案”是指什么事件?蒋介石对“此案”持什么态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2) 材料二是蒋介石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谈话?这个事件对中国时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态度变化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三,你对中国抗战有怎样的认识?
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 . 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 . 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 . 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 . 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起源于洋务运动,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因为洋务运动(    )
A . 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B . 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 .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在历史课上设计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历史课的主题是( )

A . 第三次科技革命 B .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 .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朝之鉴】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准备在洛阳修建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劝谏:昔日隋朝为修宫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陛下役疮痰之人(役使极为疲惫的百姓),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于是太宗接纳了他的建议,停此项劳役。——摘编自《资治通鉴》

【唐袭隋规】

材料二:秦汉时,因相权过大,皇权常受到威胁,如有“抉天子以令诸侯”的权相曹操。隋唐时,相权被一分为三。《新唐书》记载:“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运河之利】

材料三:唐代重要工商业城市(下图)。

  1. (1) 根据材料一,张玄素认为“亡隋之弊”是什么?基于此认识,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隋制”具体是指哪项制度?隋唐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3) 唐代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是右图中的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运河的历史贡献。
  4.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隋朝对唐朝繁荣的影响。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决定举办历史研学活动,回答小题。
  1. (1) 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下列所选图片与该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 (2) 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是(    )
    A . 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 B . 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 . 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 D . 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3. (3) 如果要追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足迹,应选择以下红色旅游景点中的(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读图“地形素描图”判断(  )

A . 图中地表虽有起伏,但仍是一个平原地形 B . 图中地表起伏和缓,为典型的高原 C . 由于地表起伏大,如果海拔较高,则应为山地 D . 一边高,一边低,是盆地
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大决战不包括(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40

A . 图中A﹣D是山脊 B . 图中B﹣D是山谷 C . 图中C点的海拔高度是400米 D . 从A处爬到山顶D处比从B处爬到山顶D处容易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 . 耶律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成吉思汗 D . 忽必烈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写道: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这位“公主”是(    )
A . 西施 B . 王昭君 C . 金城公主 D . 文成公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判断对错)

红军长征中,战胜了许多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 . 强渡乌江 B . 四渡赤水 C . 巧过金沙江 D . 翻越大雪山
以下内容中,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是( )           
A .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 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