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是(  )

A . 气候温凉,生长期长 B .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 . 水热资源丰富 D .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


A . 发明了印刷术   B . 改进了造纸术 C . 发明了火药      D . 制成了罗盘针
2020年是第七次人口普查年,人口普查对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具有重要影响。为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逐户逐人的登记工作。这体现了社区的(    )
A .   政治功能 B . 文化功能 C . 经济功能 D . 教育功能
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强国之变】《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仟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中的变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举出其内容中影响至今的一项。

  2. (2) 【融合之变】《中国通史》记载:“从今以后要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或许难以骤然改变;三十以下,凡朝廷中一切人等,不得使用旧语。”

    这是哪一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3. (3) 【仿效之变】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之后日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4. (4) 三个变法的结果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著名学者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远航:“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材料表明“郑和远航”的特点之一是(    )
A . 注重商贸 B . 规模较大 C . 技术先进 D . 和平交往
从古至今,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蕴含丰富地理知识的民谣、谚语或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杜牧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最有可能位于(   )
    A . 南方地区 B . 北方地区 C . 青藏地区 D . 西北地区
  2. (2) 白居易所作《游庐山大林寺》一诗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句,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季风影响 B . 海陆位置影响 C . 经纬度影响 D . 地形影响
  3. (3)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   )
    A . 长江上游的特征 B . 长江中游的特征   C . 黄河上游的特征 D . 黄河中游的特征
  4. (4) 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形特征正确的是(   )
    A . 地形复杂多样 B . 山区面积广大 C . 地势西高东低 D . 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5. (5) “金刚堤堰卧江中,低作深淘运鬼工。滋润川西成沃土,论功更胜始皇陵。”描述的古代水利工程是(   )
    A . 坎儿井 B . 都江堰 C . 三峡工程 D . 京杭大运河
成语有很多出自典故。下列成语典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①纸上谈兵        ②退避三舍        ③揭竿而起    ④破釜沉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案上摆着《伤寒杂病论》、《资治通鉴》 B . 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C . 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 . 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史实是(   )
A . 北平谈判 B .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 . 新中国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1929—1933年经济大衰退中受害最深的是(     )

A .   资本家 B . 广大人民群众 C . 农场主 D . 政府官员
1999年,巴拿马人民取得了捍卫民族主权斗争的重大胜利,主要表现在(   )       
A . 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B . 废除了封建大庄园制 C . 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D .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从1948年到1950 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 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 . 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 . 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 . 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材料二】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材料三】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3. (3) 材料三所指的不平等条约是哪场战争我国战败的形势下被迫签订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这是指中共“二大”(    )
A .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 .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有    (    )

  ①摒弃盲目攀比,坚决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高的代名词,追求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 .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梯田是小伙子的脸”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


A . 傣族  B . 哈尼族    C . 土家族  D . 苗族
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之间的界线大致是(  ) 
A .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B . 昆仑山——祁连山 C . 1月0℃等温线 D . 大兴安岭—太行山—横断山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