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A .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 . 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 . 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 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你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有(    )

①批判资本主义                     ②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

③设计理想社会的蓝图              ④主张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
A . 城市商人手工业者的中坚力量 B . 法国启蒙运动的积极分子 C . 倒幕运动的新兴地主代表 D . 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 . 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 .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C .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 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下列表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 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 B . 各国之间政治分歧已经消失 C . 竞争合作、妥协共处趋势增强 D . 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是(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
新航路开辟后,最先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有(    )

①葡萄牙    ②西班牙    ③英国    ④法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成就或史实描述不符的是(    )
A . 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并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 李大钊——创办《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建立早期组织 C . ——领导党和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D . 胡  适——提出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张
钱穆先生曾评价太平天国:“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 永安建制 B . 《资政新篇》 C . 定都天京 D . 《天朝田亩制度》
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 B . 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 . 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 D . 比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宣言》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 。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哪个时期(   )
A . 炎帝黄帝 B . 元谋人 C . 尧舜禹 D . 三皇五帝
2016年5月,全国科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 B . 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汽轮时代” C . 内燃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D . 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志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创新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人物

法家

韩非

儒家

孟子、荀子

道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

……

[政策创新]

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制度创新]

材料三: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

  1.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该事件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制度创新对今天哪--级行政区的设置影响深远?
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人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 . 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 . 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人们认识区域一般的顺序是(    )
A . 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 B . 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C . 感受区域的发展→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D . 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后,首先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是(    )


A . 英国 B . 德国    C . 日本   D . 法国
进行社会调查,首先要有明确的(    )  

A . 调查主题 B . 调查提纲 C . 调查对象 D . 调查方法
明清时期,云锦(丝织品)名动天下。若要了解云锦的手工制作技艺,最合适的书籍是(    )
A . B . C . D .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