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朝之鉴】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准备在洛阳修建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劝谏:昔日隋朝为修宫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陛下役疮痰之人(役使极为疲惫的百姓),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于是太宗接纳了他的建议,停此项劳役。——摘编自《资治通鉴》 【唐袭隋规】 材料二:秦汉时,因相权过大,皇权常受到威胁,如有“抉天子以令诸侯”的权相曹操。隋唐时,相权被一分为三。《新唐书》记载:“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运河之利】 材料三:唐代重要工商业城市(下图)。 (1) 根据材料一,张玄素认为“亡隋之弊”是什么?基于此认识,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 根据材料二,“隋制”具体是指哪项制度?隋唐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唐代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是右图中的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运河的历史贡献。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隋朝对唐朝繁荣的影响。 答案: 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扬州;有力地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凿大运河。
历史与社会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