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问世,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B . 19世纪后期,欧洲人设计出内燃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 . 20世纪中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D . 21世纪初,神州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黄土高原形成了、墚、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一国两制”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70年尼克松总统提出家庭援助计划,对贫困家庭提供援助,这有利于推动( )           
A .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 . 日本经济的崛起 D .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放牧牲畜的牧民,身着  ,在河流附近,还可以看见散落的 ,那是牧民的家,牧民们一直延续着“ ”的传统,主要过着 的游牧生活。

小涵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一系列事件。他意在说明(    )

●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机械修理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

A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 . “日不落帝国”的兴起 C . 血腥的资本积累 D .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中东地区的居民主要为人种,大多数信仰教。
下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19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英人华民交涉词讼”时,“其英人如何科罪(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领事)照办”。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望厦条约》 D . 《黄埔条约》
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该会议性质的内容是(    )
A . 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 .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 C . 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 .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2015年4月,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最初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7个,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构建发展伙伴关系,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2020 年亚投行正式成员国增至103个。这表明(    )

①贸易保护逐渐成为世界主流

②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国际社会的互动空前紧密

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④中国是世界开放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世界开放发展的贡献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革命印记。据此回答下题。

  1. (1) 诗词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土地革命
  2. (2) 诗词二中“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指 (    )

    ①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

    ②根据地百姓踊跃参军

    ③党的工作重心完成转移

    ④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 (3) 诗词三中的“天翻地覆”的影响是 (    )
    A .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三大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C .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黑暗统治 D .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划定“耕地红线”的做法(   )
A . 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多 B . 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C . 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 D . 不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史诗、寓言和戏剧。其中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目前保存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是( )           
A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B . 《俄狄浦斯王》 C . 《荷马史诗》 D . 《天方夜谭》
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下列各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A . 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 . 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 . 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 . 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如水上木偶戏,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有(    )

①政治    ②教育    ③经济    ④宗教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是(    )


A . 以平原为主,中高周低 B .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 .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 . 山脉纵横交织,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阅读下面图1“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图2“日本平城京平面图”,完成问题。

图1                                              图2

  1. (1) 联系所学知识,判断图1和图2在建筑风格上的相互关系(   )
    A . 两者完全相同 B . 图1的建筑风格是学习图2的结果 C . 图2的建筑风格是学习图1的结果 D . 两者毫无关系
  2. (2) 图1唐朝长安城“前为朝,后为市”和严格设置管理“东市、西市”的建筑格局,随着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而被打破,出现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界限消失、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等新气象的城市建筑格局。这种城市新格局大约出现在(   )
    A . 隋朝 B . 两宋 C . 魏晋 D . 明清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到C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打土豪、分田地 B . 进行土地改革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