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目前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划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 . 汉朝 B . 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如果让你来编排“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这一课内容,则放在哪个单元主题下学习最合适(  )

A .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 . 新体制的创立 C . 工业文明的浪潮 D . 民族复兴的道路
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A . 伊犁将军 B . 宣政院 C . 驻藏大臣 D . 澎湖巡检司
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曾断言:30年后日本会兴旺起来,中国会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

  2. (2) 从背景和内容角度说说这两次运动有何共同之处?

  3. (3)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的理解。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②璀璨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③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④南北交往正常,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从其内容推测这是哪一地区的民谣?(    )
A . 华北 B . 陕北 C . 苏北 D . 东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汉代画像砖)

  1. (1) 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汉武帝创办的什么机构?该现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4. (4) 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试比较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的不同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盛顿:气候冬冷夏热,平均海拔约22米。

北京:1月均温-4.7℃,七月均温26℃,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曾有8个朝代在这定都,1949年起成为新中国首都。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都位于大陆东岸,东临海洋;都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气候:都

  1. (1) 北京和华盛顿分别是中、美两国的首都,两个城市在自然环境、社会功能等许多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根据以下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
  2. (2)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只有充分地了解他国才能更好地加强国家间的合作。请你结合“世界大家庭”一课内容,介绍美国的人文环境特色。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这说明隋唐推行科举制度的实质是(    )
A . 选拔官员的需要 B . 促使社会阶层流动的需要 C . 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 . 推动教育、文化发展的需要
以下哪位科学家既是数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      ​

A . 伽利略 B . 布鲁诺 C . 哥白尼 D . 牛顿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 (1) 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献颁布于哪一年?
  2. (2)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3. (3) 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 (4) 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部分)

材料二: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部分历史镜头

https://pic.39017.com:446/tmpic/42/5c/65/5c654bc7aae2d87f6ed920edc923189b.jpg
图1
https://pic.39017.com:446/tmpic/42/22/7d/227d7631d9ad5e3faa91dbebad36381b.jpg





图2
https://pic.39017.com:446/tmpic/42/28/4b/284b439abd84be1d9259f61ed12e2f48.jpg





图3
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九大
  1. (1) 补充完整材料一中A、B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请你说明图中人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突出贡献
  3. (3) 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从此起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加点字各举一例。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略图”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洋。本区绝大部分地区地处五带中的带,地形以为主。
  2. (2)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填“高”或“低”),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出现了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
  3. (3) 本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价格低廉的,进口价格昂贵的,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 (4) 撒哈拉以南非洲又被称为“充满希望的大陆”,试简要说明非洲发展经济的优势:(任答一点)。
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 .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张杨赤子心,不堪国土丧,无奈施兵谏。联中共,齐抗日,复河山。”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重庆谈判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止了周代所特有的百家争鸣局面,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他所说的“迫害”是指(    )
A . 焚书坑儒 B . 严刑峻法 C . 罢黜百家 D . 穷奢极欲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

A . 民主共和制   B . 封建专制   C . 联邦制  D . 君主立宪制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B .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 C . 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 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 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D . 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夏季,我国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地势 B . 纬度位置 C . 海陆位置 D . 人类活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