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材料三: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曾断言:30年后日本会兴旺起来,中国会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1)
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
(2)
从背景和内容角度说说这两次运动有何共同之处?
(3)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的理解。
答案: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背景:都面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内容:都向西方学习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的国家,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又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学习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苦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