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下图图书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安妮日记》,作者是一位犹太小女孩,该书表现了这个女孩的恐惧、绝望和对天真世界的向往。关于该书表述正确的是( )

A . 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B . 反映了一战人们对“凡尔登战役”的恐惧 C . 揭露了冷战的残酷 D . 揭示了殖民掠夺的残忍
曾兴奋的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高兴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西藏和平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3. (3) 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 (4) 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发展经济的感想。
东汉末年,民众对精神寄托的渴求和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为宗教的兴起和传入提供了条件。下列建筑于东汉时期兴起和传播,他们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

A . 拜上帝教、喇嘛教 B . 基督教、天主教 C . 伊斯兰教、东正教 D . 道教、佛教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焦裕禄
读下图,回答小题。

  1. (1) 我们学校所在地位于上图中的(    )
    A . A省 B . B省 C . C省 D . D省
  2. (2) 四省区中,简称有两个的是(    )
    A . A省 B . B省 C . C省 D . D省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 传播了中国文化 D . 扩大了唐朝疆域
下列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       
A . 它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快 B .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C .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D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不利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

材料三:1919年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样。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和上海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中国现代史》

  1. (1) 根据上述材料,说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2. (2)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主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三中“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

  4. (4) 五四运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下列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 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 . 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 . 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 . 西北牧区退耕种草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是(         )       

A . 《缀术 》 B . 《水经注》 C . 《齐民要术》 D . 《伤寒杂病论》
美国纽约地处40°N、75°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北温带 B . 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南温带 C . 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D . 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南温带
1950年9月,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文中的“邻人”是指(    )
A . 泰国 B . 越南 C . 朝鲜 D . 缅甸
两宋时期,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粮食作物是(   )       

A . 玉米 B . 番薯 C . 马铃薯 D . 占城稻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    )

  ①粮食基地  ②蔗糖基地  ③淡水鱼基地  ④亚热带水果基地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
A .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都是领导的学生运动 C . 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D . 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2019年12月13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中国将增加采购美国优质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

 

图1                                                        图2

  1. (1) 美国大平原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结合图1和图2信息分析其成为主产区的原因。
  2. (2) 结合图3、图4及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3. (3) 美国大平原与湄公河平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上截然不同,由此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材料一: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3. (3) 据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


A . 列宁 B . 丘吉尔  C . 罗斯福    D . 斯大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