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一)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指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文人。 C . 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了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D .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 . 《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C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说理,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D .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

A . 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 . 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 .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 . 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作文
        脑海中的往事像镜头倒转一样连续不断的上演,无一不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却温暖得令人忍不住落泪。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在遥远的记忆里,成为支持我一往无前的力量。
        请以“那件小事激励着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②书写工整规范;③ 600字左右。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好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 (1) 作者为什么“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又是为什么?

  2. (2) 对“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你是怎样理解的?

  3. (3)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本体是什么?为什么把“紫藤萝”比作“瀑布”?这种比喻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 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③允:符合。

  1. (1)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盗窃乱而不作       选贤

    小有过差,谓左右曰  上常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 (3) 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暗/教    褓/词夺理 B . 望/原    幽/怆幽邃 C . 怀/沉    劣/相形见 D . /潮    掇/级而上
作文:
       “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伤……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丽。但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呢。因此,风雨中的选择,我们需要的是向前。

       请你以“风雨中,我选择向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楚。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í)      狼(jí)       红(fěi)       诚诚恐(huáng) B . 唐(tuí)     琐(xiè)      形(qī)        妙手得(ǒu) C . 枝(qiú)     钝(yú)      胆(què)       任劳任(yuàn) D . 正(dìng)    轩(áng)     留(zhì)       坦荡如 (dǐ)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忽(shū)   使(cāi)  学半(xiáo)尽职守(kè) B . 傥 (tì)    雎 (zì)  鸡毛 (dǎn) 尽态极(yán) C . (mì)   睨 (pì)  靖区 (suí) 即物起 (xīng) D . 谷 (yáng)  匀  (chèng )  到儿 (liǎo) 周道如 (dǐ)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guān)    军(guàn)     心病(guān)      张李戴(guān) B . (lèi)     赘(léi)      成年月(lěi)     果实累(lěi) C . (pō)      停(bó)       梁山(bó)        淡明志(bó) D . (xiá)     期(jià)      白璧微(jiá)      思冥想(xiá)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

① 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③①②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有作为的蓝藻
        ①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什么呢?地质学者说,这是蓝藻。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人们发现一种蓝藻类化石,据测定距今已有34亿年了。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点相似,这说明,地球上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生命孕育了。
        ②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物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这生机盎然的景象,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
        ③在自然界里,蓝藻分布很广,是繁殖力强的水生植物,在淡水、海水中,岩石、植物体上都有它们的踪迹,甚至在冰天雪地,高温的泉水里,也都能生存。
         ④1881年,有个水手在格陵兰岛海岸看到一片积雪在几小时里变成了猩红点点的雪,原来这是蓝藻耍的把戏。蓝藻里的红色素能随光线条件的不同,产生从红到紫的美丽颜色。英国一个古战场上的一座纪念碑,是纪念阵亡将士的,每逢阴雨天气,碑石四周常常泛出殷红的“血迹”,这是附近地面上的蓝藻在“显灵”。
        ⑤蓝藻是最耐高温的藻类植物。(A)有种蓝藻,在水温达89℃的温泉水中,照样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据说,这种蓝藻的结构特殊,它的细胞内的物质,凝固点高于89℃以上。
        ⑥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固氮蓝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合成氮素化合物,不断地释放出来。它在死亡分解以后,释放出的氮素化合物就更多了。
        ⑦如果把固氮蓝藻放在稻田里大量繁殖,通过它们的固氮作用,就能把原来水稻不能利用的空中氮气变成能利用的氮肥,这样,在稻田里就有了一座小型的“天然氮肥厂”。据估计,(B)地球上固氮蓝藻每年从空气中可固定纯氮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5000万吨硫酸铵所含的氮素 , 它的功劳可大哩!
        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稻田中繁殖固氮蓝藻中的固氮鱼腥藻,获得了水稻增产24%的效果。人们把这种固氮鱼腥藻命名为“万年肥”。因为蓝藻从空气中获得的肥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印度,科学家在稻田中繁殖了另一种叫管链藻的固氮蓝藻,固氮效率更高,使水稻增产2.7倍,这是固氮效率最高的一种了。
        ⑨蓝藻真是一种大有作为的生物肥料。     

                                                                                                                                                                                                       (选自《中国地理教学参考》有删改)

  1. (1) 这是一篇以蓝藻为说明对象的科普说明文,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特点                           科学依据
     历史悠久                             ①
        ②1881年,有个水手在格陵兰岛海岸看到一片积雪在几小时里变成了猩红点点的雪。
     种类很多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
        ③在印度,科学家在稻田中繁殖了另一种叫管链藻的固氮蓝藻,固氮效率更高,使水稻增产2.7倍。
  2. (2) 细读下面两个句子,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品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地球上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生命孕育了。
    ②每逢阴雨天气,碑石四周常常泛出殷红的“血迹”,这是附近地面上的蓝藻在“显灵”。

  3. (3) 选文(A)(B)两处划线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有何不同?

  4. (4) 文章结尾说“蓝藻真是一种大有作为的生物肥料”,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其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久之,新博士学黄老 , 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 , 退居临川,与语大 , 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士而此,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有剽劫者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 , 学者号“二陆”。尝曰:“人之惑有难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 , 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释)①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②有名中朝:在朝廷里很有名望。③改兴国军:改任兴国军教授。④剽:剽掠,抢劫。⑤一也:是一致的。⑥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和睦:同,苟同。⑦少需:稍待,过一会儿。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博士学黄老    闻:听说。 B . 与语大    说:通“悦”,喜悦。 C . 士而此    耻:以……为耻。 D . 有剽劫者其门    过:拜访。
  2.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非吾所愿学    山之僧智仙 B . 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C . 暇则与乡子弟习射    臣妻私臣 D . 人之惑有难口舌争者    属予作文记之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九龄的学问和修养,得到当时著名学者许忻的赞赏,许忻把当代文献都告诉他,这对陆九龄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B . 湖南茶寇横行的消息传来,人心惶惶,郡县长官应众人请求,让德高望重的陆九龄主持防御盗寇的义社,这个明智的安排当即得到陆九龄所有门人弟子的支持。 C . 陆九龄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不但精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而且擅长射箭,并懂得调遣屯兵防御的法度。 D . 陆九龄继承父亲的志向,重视研修礼学,治家有法:他与弟弟陆九渊亦师亦友,相处和睦,被称为“二陆”。
  4. (4)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②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4. (4)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 (5)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B . 小路这次严重失误,我们全班同学获益匪浅 , 也希望小路能重振旗鼓。 C . 在中国科技年度颁奖大会上,众多科技工作者济济一堂,谈笑风生 D .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我们一直恪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不寻求改变,未来我们必将深受其苦。 B . 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 , 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 C . 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D . 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
阅读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千载的优秀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和辞章之美。②寄寓着传統中华民族的价值和审美理想,闪烁着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主义光辉,展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怀。③这些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④成为启迪一代代人的智慧,丰富我们情感世界的精神源泉。

  1. (1) 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请提取第③句的句子主干。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以下加点的四个“他们”,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B.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C.“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D.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2.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日本青年无视课堂纪律,“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时事片的兴趣,所以我觉我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D.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用“所以”一词表达了对日本人的观念深表赞同。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六十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这是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过敏的愤怒和无奈。

4.以下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中“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达了对看客麻木不仁的痛恨。

B.“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我”不可压抑的激愤的感情。

C.鲁迅之所以学医是为了救国,而之后弃医从文仍然是一种救国。

D.“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里的两个“中国人”含义相同。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什么?“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国民的精神,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

B.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但通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之后,作者认识到改变国民精神的重要性。

C.作者看了电影之后,学医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认识到愚弱的国民是无法拯救中国的,一定要唤醒他们的精神。

D.我本来的愿望是去学医的,但医学没有学精通,于是不想学了,开始想提倡文艺。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     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      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     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A. 点染        B. 描绘       C. 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