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表一:弹簧 A
压缩量x(cm) | 5 | 10 | 15 | 20 |
上升高度h(cm) | 2.5 | 10 | 22.5 | 40 |
表二:压缩量 x=10cm
劲度系数k(N/m) | A | B | C |
上升高度h(cm) | 10 | 20 | 30 |
①上述操作,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②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是;与劲度系数的关系是.
砝码质量m/102g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标尺刻度x/10﹣2m | 15.00 | 18.94 | 22.82 | 26.78 | 30.66 | 34.60 | 42.00 | 54.50 |
①小翔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由实验绘出F与△l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弹簧劲度系数为N/m.
②小丽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一木板竖直放在铁架台和弹簧所在平面后.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A.如图丙,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称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及两弹簧称相应的读数.图丁中B弹簧称的读数为N;
C.小丽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丁所示,请在图戊中作出FA、FB的合力F′;
D.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如图戊所示,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
①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②图b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钩码个数 |
1 |
2 |
3 |
4 |
5 |
弹力 | 0.5 | 1.0 | 1.5 | 2.0 | 2.5 |
指针对应刻度 | 12.51 |
| 15.39 | 16.11 | 17.30 |
当挂2个钩码时,指针对应刻度如图(甲)所示,将指针示数填入表格;在以弹簧弹力为纵轴、指针对应刻度L为横轴的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描点画出第2组对应的数据点,并连线得到 图像。请根据图像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①弹簧原长为cm。
②弹簧的劲度系数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拉力大小F/N |
0.45 |
0.69 |
0.93 |
1.14 |
1.44 |
1.69 |
标尺刻度x/cm |
57.02 |
58.01 |
59.00 |
60.00 |
61.03 |
62.00 |
钩码个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弹力F/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弹簧伸长的长度x/cm |
0 |
2.00 |
3.98 |
6.02 |
7.97 |
9.95 |
11.80 |
13.50 |
拉力F/N | 2.0 | 4.0 | 6.0 | 8.0 |
长度x/cm | 6.00 | 8.00 | 10.00 | 12.00 |
钩码数(个) | 0 | 1 | 2 | 3 | 4 |
刻度尺的刻度x/cm | 10.80 | 12.15 | 13.46 | 16.14 | |
乙 |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填“甲”或“乙”)更合理;
②甲方案中,若A和B的重力大小分别为 和
。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
,b的示数为
,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钩码质量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弹簧伸长量 |
3.00 |
5.00 |
7.00 |
9.00 |
11.00 |
1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