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游标卡尺,与普通游标卡尺不同,它游标尺的刻线看起来就很“稀疏”,使得读数时清晰明了,方便了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图1).
①如果此游标尺的刻线是将“39mm等分成20份”那么它的准确度是 mm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某一物体的厚度,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mm
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如图3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若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请从该同学的装置和操作中指出存在的问题或错误
②图4是①中更正后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记录数据组 | 1 | 2 | 3 | 4 | 5 | 6 |
钩码总质量(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弹簧总长(cm) | 6.00 | 7.11 | 8.20 | 10.31 | 10.40 | 11.52 |
A .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 .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 .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 .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 .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
砝码质量 m/102g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标尺刻度 x/10﹣2m | 15.00 | 18.94 | 22.82 | 26.78 | 30.66 | 34.60 | 42.00 | 54.50 |
钩码质量/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弹簧总长/cm | 6.00 | 7.00 | 8.00 | 9.00 | 10.00 | 11.00 |
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描出了其中5次测量的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对应的数据点,请把第4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点用“+”描绘出来,并作出F-x图像。
A.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的总长度成正比
B.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约为25N/m
D.该弹簧的劲度系数约为2500N/m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表示位移。请类比思考,(1)问的F-x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填“甲”或“乙”)更合理。
②甲方案中,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20.0 N。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6.0 N,b的示数为11.0 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①将弹簧水平放置,用毫米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出其自然长度如图甲所示,则弹簧的原长L0=cm。
②然后按图乙所示自然悬挂弹簧,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读出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即可知道弹簧的长度L,用△L=L-L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实验小组作出了弹簧的△L-F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丙可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小组分析图像过程中发现图线从B点开始发生了弯曲,图线B点过后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④实验小组发现图线,并没有过原点,出现了误差,没能得出弹力与伸长量严格成正比的结论,本误差属于(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已知重力加速度 ,计算弹簧甲的劲度系数
,由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
计算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
钩码数/ | 1 | 2 | 3 | 4 | 5 |
| 16.51 | 20.50 | 24.52 | 28.49 | 32.51 |
| 31.07 | 37.02 | 43.01 | 48.98 | 55.03 |
| 14.56 | 16.52 | 18.49 | 20.49 | 22.52 |
A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B .以弹簧弹力F(弹簧下端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伸长的长度x(x= )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画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C .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录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然后取下钩码
D .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
E .记下弹簧自由下垂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F .将铁架台固定于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静止时,长度记为L0 , 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 , 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
L0 |
Lx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数值(cm) |
25.35 |
27.35 |
29.35 |
31.30 |
33.4 |
35.35 |
37.40 |
39.30 |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
钩码数量/个 (一个钩码10g) |
0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长度/cm |
25.35 |
27.35 |
29.36 |
31.35 |
33.35 |
35.34 |
37.35 |
弹簧形变量/cm |
2.00 |
4.01 |
6.00 |
8.00 |
9.99 |
12.00 |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完成作图,纵轴表示钩码重力,横轴表示弹簧形变量。(重力加速度g取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