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改新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7世纪初叶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中间力量。
(1)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改革是仿效中国哪个时期的制度进行的改革
(2)当时主持改革的天皇是谁?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3)以日本这次改革为鉴,你认为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中日交往源远流长,中日两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材料二: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经济上把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1)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举一例)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的哪一次改革?
(3)说说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中国古代史,列举一个与此次改革性质相同的改革?
(5)日本的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学习中国隋唐,实现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是(      )

A . 查理•马特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倒幕运动 D . 明治维新
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大和统一 B . 大化改新 C . 幕府统治建立 D . 大和兴起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创新的国家,古代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是(    )
A . 伯里克利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查理·马特改革
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大化改新 C . 奴隶制民主政治 D . 种姓制度
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B . 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 .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 . 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
下列属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公民耕种

②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

④强制普及中等教育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民族工作者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1. (1) 材料一中“沙皇”指的是谁?“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他进行了什么改革?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改革?在日本古代还有一场改革也曾使这个国家实现了华丽蜕变,请写出改革名称。
  3. (3) 材料一,二中的这两个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对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4. (4) 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对各自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如何看待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材料所述事件分别是(    )
A . 大化改新、文明开化 B .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C .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 D . 大化改新、工业革命
大化改新中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它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措施?(   )
A . 政治 B . 思想 C . 文化 D . 经济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7世纪中叶,日本曾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实行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 .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B .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 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D .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
观察下面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 .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 .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 .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 . 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照中 国唐朝的模式,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日本的改革是何人发起的?回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日本派到中国学习的人员被称为什么?
  2. (2) 材料一中的改革名称是什么?“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后建立了什么体制?这次改革带来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通过这次改革反映出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是什么。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废止私有土地、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贵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材料三: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材料四: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

请回答:

  1. (1) 请问材料一中的人物指的是谁?这里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所反映的改革被称之为什么?这次改革借鉴了哪个国家的先进制度?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力?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材料四反映了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4. (4) 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英、法、美、俄、日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它们的崛起里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割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787年宪法被当时美国拥有的1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五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并概括该制度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革命是指哪一事件?英法两国“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1787年美国宪法为把权力关进笼子而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不是完美无缺”的表现并概括该宪法的不足之处。
  4. (4) 根据材料五,指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结果。
  5. (5) 综合上述材料,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启示?
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上述这些措施(    )
A .   创立了天皇制度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保障了贵族权利 D . 形成了武士阶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  A   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和封臣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君,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

材料二: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1. (1) 请在材料一中的A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2. (2) 材料一中的“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种什么传统观念?
  3. (3) 材料二的诏书是谁颁布的?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4. (4) 材料二所反映的改革在该国历史上具有怎样深远的影响?
  5. (5) 通过对材料二这次改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兴趣小组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是(    )
A . 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 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C . 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 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有了这层关系,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   )
A . 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B . 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C . 稳定了日本的社会秩序 D . 维护了日本天皇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