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改新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有关的是(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班田收授法” ③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④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 . 贵族世袭制度 B . 城市自治机构 C . 中央集权国家 D . 政教合一国家
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两次成功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

  1. (1) 日本大化改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2. (2) 它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日本改革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对中国哪个朝代的封建制度的学习?这对中国今天的发展和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学生小强特别喜欢上历史课。有一天,他在课堂上学习了唐朝的历史,晚上他在梦里来到了七世纪的唐朝,并从长安出发经历了一次梦幻西游。以下是小强梦中西游的见闻:

见闻一:唐朝都城长安的街头,各色人种、各地商品应有尽有,一派繁华景象。唐太宗正率众臣在大慈恩寺内热烈欢迎从天竺回来的法师。

见闻二: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地那,穆罕默德正号召穆斯林发动圣战,穆斯林表示一定要为真主安拉而战,为阿拉伯统一而战。

见闻三: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

  1. (1) 见闻一中唐太宗正在迎接哪位法师?这位法师有何壮举?

  2. (2) 见闻二反映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 (3) 根据见闻三,概括当时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

A . 伯里克利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农奴制改革 D . 明治维新
材料解析:

中臣镰足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苏我父子,拥立天皇发布改新诏。新政府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646年元月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废止私有土地、部民,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豪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哪国什么历史事件,请写出国家名称和事件名称。

  2. (2) 发布诏书的人物是谁? 

  3. (3) 这次事件对该国有什么影响?

大化改新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 .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 .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C . 精简政府办事人员 D . 维护奴隶主利益
“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唐朝先进制度进行的一次改革。这从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特点(    )
A . 凶恶残暴 B . 善于学习 C . 善良可爱 D . 狭隘保守
革命和改革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或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用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摘自《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在我们看来,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英帝国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除了必要的社会经济和地理条件之外,通过17世纪英国革命而最终形成的政治体制,也为此后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摘白《强国之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最先出现在古代欧洲的哪个国家? “我”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什么为纽带?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诏书”是在日本的哪一次改革中发布的?从改革的内容看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分析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革命”是什么事件?“最终形成的政治体制”是哪种体制?分析“17世纪英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或革命要取得成功,需具备什么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949555959

材料二:君臣间相互有义务,但这种君臣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国为封臣的义务是具体的,有详细规定的,而封君的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发展的结果往往是封臣得到的比付出的少。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世代相传。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那样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关系,因此封君对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接人口班田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材料四:“凡天下丁男给田一倾。老及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622年)武德田令

  1. (1)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一,二所述的制度名称。
  2. (2) 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种制度的相同点。
  3. (3)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的共同点。
  4. (4) 综合材料一,二,三,四,谈谈你的认识。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材料反映的是(    )
A .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 大化改新的影响
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
A . 日本国家统一的需要 B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下图为一历史剧《大化改新》的宣传海报,关于该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剧中由孝德天皇宣布实行贵族世袭制 B . 剧中该事件成为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 C . 剧中日本宣布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 . 剧中该事件为日本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
下面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凯撒被谋杀

B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十字军大举东征

C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

D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基督教

A . A B . B C . C D . D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 . 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 .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 .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 .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 伯里克利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百日维新
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照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C .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17世纪中期,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措施中不包括(    )
A .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 .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C . 国家将土地卖给公民耕种 D .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