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
“媒体公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某个特定的案件成为了舆情热点,媒体把案件放在聚光灯下,公众按照自己的判断作出审判结论,而这与司法审判的结果往往不符,陡增了矛盾纠纷解决的成本,为了减轻社会舆论对司法的压力,公民应当
①遵守法律规定,做到有序参与 ②增强权利意识,形成舆论优势
③明确自身责任,推动公正解决 ④尽职尽责,影响司法裁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 “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 . 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 . 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 . 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 . 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是ρ=2cosθ,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

(t为参数).
(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的普通方程;
(2)设点P(m,0),若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且|PA|•|PB|=1,求实数m的值.
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 “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
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 “最长,仁孝宽厚,太后
家薄氏谨良 ”,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李嘉祐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B. 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C. 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D. 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2】这首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如图甲所示,在xOy坐标平面原点O处有一粒子源,能向xOy坐标平面2θ=120°范围内各个方向均匀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粒子初速度大小均为v0,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

(1)在图甲y轴右侧加垂直纸面向里且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1,垂直于x轴放置足够大的荧光屏MN。
①沿x轴平移荧光屏,使得所有粒子刚好都不能打到屏上,求此时荧光屏到O点的距离d;
②若粒子源发射的粒子有一半能打到荧光屏上并被吸收,求所有发射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与最短时间之比;
(2)若施加两个垂直纸面的有界圆形匀强磁场区,使得粒子源发出的所有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成为一束宽度为2L、沿x轴正方向的平行粒子束,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磁场区,标出磁场方向,并求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2。
For our family vacations when our children were younger, we often went river rafting. Rafting meant we could be together as a family,________with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meet other people. Plus, it was ________, and being on the river meant our family never had to ask that ________of questions: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day?” It was always clear — ________the boat and paddle downstream! This was our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family bonds with less ________.
We also found that the river is always a great ________. For example, sometimes your boat goes through a particularly difficult rapid and you find yourself thrown out of the boat and into the water. When this happens, sometimes you get caught in a ________, where the water is churning(搅动)back upstream. What do you do? The natural tendency is to crazily attempt to swim ________, but in this situation, the water is circulating backward, ________you are actually swimming against the current. This is very dangerous; it is quite possible to ________yourself and be unable to get out of the hole. Unfortunately, people have ________this way. However, if you give up swimming and ________, the water pulls you in and for an instant takes you upstream. Usually, this is enough for you to be ________“spit out” of the hole.
A ________situation came up in a recent coaching meeting I had with a high-ranking engineer of a Fortune 100 company, who described his week as feeling as though he were “swimming upstream.” The more ________he felt, the harder he worked, and the less time he spent with his managers, and with his family. He was unaware that he had become so ________in fighting the daily battles that he had completely________the larger stream, the more vital ________of his leadership role.
Be aware of ________you place your attention. If you become distracted, keep returning to your point of ________.
【1】A. interact B. go C. live D. breathe
【2】A. inspiring B. cautious C. adventurous D. conscious
【3】A. most curious B. deadliest C. most interesting D. greatest
【4】A. get in B. get down to C. get off D. get round
【5】A. time B. communication C. cooperation D. effort
【6】A. teacher B. mother C. soldier D. leader
【7】A. mess B. center C. hurry D. hole
【8】A. safely B. downstream C. away D. past
【9】A. or B. and C. but D. so
【10】A. exhaust B. hurt C. justify D. refresh
【11】A. disappeared B. fought C. died D. behaved
【12】A. relax B. reflect C. lie D. watch
【13】A. calmly B. quickly C. shockingly D. amazingly
【14】A. positive B. strange C. similar D. confusing
【15】A. anger B. pressure C. motivation D. attraction
【16】A. involved B. trapped C. lost D. bathed
【17】A. lost track of B. turned blind to C. lost sight of D. looked down upon
【18】A. calls B. priorities C. appeals D. promises
【19】A. where B. how C. why D. when
【20】A. target B. achievement C. condition D. focus
若点P(1,-2)是角a的终边上一点,则

()
A.

B.

C.

D.
“社会发展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的观点不符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2018年,中国相继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活动,通过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传播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念主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主场外交
①践行中国理念,在国际活动中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立场
②提出中国倡议,为国际合作机制提供了世界各国认同的方案
③彰显中国智慧,主动引领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向
④展示中国实力,为世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国际公共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大国兴衰
大国的兴衰有其自身的轨迹,探寻兴衰背后的得失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尽管如此,看来他们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驱使下,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而奔波”。
——张建华《俄国史》
问题:
(1)列举19世纪中期这两个民族“发展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
(2)结合20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概述这两个民族是怎样“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的?并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随着智能化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战场上贡献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
②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从军事变革史看,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机器人。
③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潜在风险更会让智能武器成为人类的无穷隐忧。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军备控制的讨论与谈判贡献人类智慧;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
④今天,面对科技发展之“大变局”“大突破”,我国应站在设计战争、掌握制胜规则的高度,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对战争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性影响,切实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搞好战略规划,密切跟踪前沿技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摘编自《AI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中能够迅猛发展,是因为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
B. 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更加安全。
C. 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
D. 人工智能应用在军事上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影响、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晰。
B. 第②段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
C. 第③段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上的问题,也为解决问题给出了建议。
D. 文章引用恩格斯与霍金的言论,既支撑了作者对AI军事应用的观点,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在军事运用上能否更好贡献“机器智慧与力量”,与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面的发展相关。
B. 智能化无人系统在战场中的运用,将会大大降低战争成本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但是也增加了军事强国随意使用武力的风险。
C. 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但要考虑其可能会带来的安全、伦理等问题,所以并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发展。
D.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影响战争形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充分发展和利用好人工智能。
以下与下图漫画《转弯》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矛盾斗争性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同一性转化
③勇于突破自我束缚,走得远必须学会转弯
④办事情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应切实而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 汉代儒学的发展
C. 宋明理学的兴起
D. 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 ,希望 ;回忆 ,希望 。
“秋分大气自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交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设立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强化三农地位
②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③发挥先进文化促进作用,彰显假日经济拉动效应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温度高的物体,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
B. 岩盐是立方体结构,粉碎后的岩盐不再是晶体
C. 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D.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E. 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变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饱和汽压相差越大,越有利于水的蒸发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水杯里的水面超过杯口但不溢出,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
D. 单晶体具有某些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特征
E. 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