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来表明此文写作目的、并作为寄赠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描写出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体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
NaC1O3可用于制取二氧化氯、亚氯酸钠及高氯酸盐等。以原盐(主要成分为NaC1)为原料制备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Cr2O72-+H2O

2CrO42-+2H+。
回答下列问题:
(1)“粗制盐水”中加入NaOH和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
(3)在pH:6.4~6.8,温度:40~50℃的条件下电解,理论上最终产物只有NaC1O3。电解时阳极的产物为C1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C12+H2O====HC1O+H++C1-,HC1O

H++C1O-和__________。
(4)电解槽中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的Na2Cr2O7可以调节电解液酸度,若酸度过大,则电解液中主要存在__________(填“Cr2O72-”或“CrO42-”)。
(5)为检测电解后盐水中NaC1O3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下列实验:
I.准确吸取10.00mL电解后的盐水,加入适量的3%H2O2溶液充分搅拌并煮沸。
Ⅱ.准确吸取0.10mol·L-1的(NH4)2Fe(SO4)2标准溶液25.00 mL于300mL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III.将I的溶液加入Ⅱ的锥形瓶中,隔绝空气煮沸10min,加热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mL0.4mol·L-1MnSO4溶液、5mL 85%磷酸溶液,用c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Fe2+至溶液变为微红色,即滴定终点,此时消耗高锰酸钾V mL。
①步骤I中加入H2O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Ⅱ中C1O3-被Fe2+还原为C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盐水中NaC1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They talked about the persons and things ________ they remembered at school.
如图所示,系留无人机是利用地面直流电源通过电缆供电的无人机,旋翼由电动机带动。现有质量为
、额定功率为
的系留无人机从地面起飞沿竖直方向上升,经过
到达
高处后悬停并进行工作。已知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
,若不计电缆的质量和电阻,忽略电缆对无人机的拉力,则( )

A. 空气对无人机的作用力始终大于或等于
B. 直流电源对无人机供电的额定电流为
C. 无人机上升过程中消耗
平均功率为
D. 无人机上升及悬停时均有部分功率用于对空气做功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竖直挡板,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体右侧用楔子P固定于地面,一质量为m的球体静止于挡板与斜面之间,设所有接触面均光滑:若将固定斜面体的楔子P取走,小球下落且未脱离斜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内是

A. 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球对竖直挡板压力相对于球静止时减小
C. 球体、地球与斜面体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
D. 球体与斜面体组成系统动量守恒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元素符号 | X | Y | Z | W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070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3,+5,-3 | -2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B. 电解X的氯化物的水溶液可以得到单质X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溶解在盐酸中,又能溶解在氨水中
D. W、Z的氢化物均多于1种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温室效应
【2】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 退耕还林、还草
C.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 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寒食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几案休息。
B. 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
C. 第三联描写蝴蝶翩翩起舞,鸥鸟轻快飞翔,乐景乐情,诗人为眼前美景所陶醉。
D. 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阔大深远。
【2】诗人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7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与观众见面。民歌是人生百科,一曲悠远的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的现实的反映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我们要推动民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如图所示,有一长方体金属桶,左右两侧开口,其长、宽、高分别为a、b、c,置于方向向下且垂直于上、下表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第一次实验时沿“→”方向通入电解质溶液;第二次实验时在空间内装入电解质溶液并沿“→”方向通入电流I;第三次实验时在空间内装入形状和大小与所示长方体一样的金属板并沿“→”方向通入电流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次实验中,装置的前、后表面都会形成电势差
B. 第一次实验时,在装置前、后表面形成电势差,当电势差稳定时,测得其大小为U,则电解质溶液的流量

C. 第二次实验时后表面附近电解质溶液浓度高
D. 第三次实验时,其前表面电势低于后表面电势
甲烷水蒸气的重整反应是工业制备氢气的重要方式,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g)+H2O(g)
CO(g)+3H2(g)。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kJ·mol-1
CO(g)+0.5O2(g)=CO2(g) ΔH2=-283.0kJ·mol-1
H2(g)+0.5O2(g)=H2O(l) ΔH3=-285.8kJ·mol-1
CO(g)+H2O(g)=CO2(g)+H2(g) ΔH4=-41.0kJ·mol-1
则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的ΔH=_____kJ·mol-1。
(2)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对400~1200℃、操作压强为0.1MPa条件下,不同水碳比(1~10)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反应平衡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水碳比、平衡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一定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水碳比(1~10)的关系是_____,产生该结论的原因是_____。
②据模拟实验可知,平衡温度为900℃,水碳比为1.0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CH4的转化率为_____,其压强平衡常数为_____;反应速率方程为v=kp(CH4)p-1(H2),此时反应速率v=_____。
(已知:气体分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速率方程中k为速率常数)。
(3)厌氧细菌可将葡萄糖转化为CH4和H2,pH为5.5时不同热预处理温度和时间下的甲烷和氢气的产率如图所示,若要提高H2的产率,最佳温度为_____。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皇朝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法律的修订,一百多年间,先后修律达十多次其中以神麚(jiā)律、太和新律、正始律最有代表性。神麚律体现了北魏前期的法律特点,主要是来自汉律,以传统法制为基准。太和新律吸收了河西因素,正始律则加入了江左因素在历次修律时,又不断揉进儒家学说,故北魏律令集汉、晋、南朝律学之大成,为北齐、隋唐律令之源头。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修订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修订法律的意义。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更多的人通过大桥前往香港,香港四大支柱行业——旅游、物流、金融和商业服务都可从中得益,预计大桥可直接为香港带来约200亿港元的经济收益,并促使香港GDP增加1.3%至1.6%。这充分说明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③经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④消费是连接生产与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它们在自然界却作用非凡很多生命现象都与微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幽门螺杆菌是急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可以通过微生物培养对其进行检测和诊断。将患者体内采集的样本制成菌液,培养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进行“浓缩”。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则该菌落周围会岀现___________环带,这与菌体内___________酶的作用密切相关。
(2)大肠杆菌数目是否超标可以作为食品卫生和水源污染度的检测指标,大肠杆菌的数目可以通过滤膜法来测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过滤后,将滤膜放在添加___________试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_____色,根据该菌落的个数判定饮用水是否污染。
(3)酿造葡萄酒时,葡萄皮上有少量醋酸菌,在酒精发酵的旺盛阶段,醋酸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主要有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面表达
假定你是李华,与留学生朋友Bob约好一起去书店,因故不能赴约。请给他写封邮件,内容包括:
1.表示歉意;
2.说明原因;
3.另约时间。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由于战祸,国家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窍立名目,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没有限度。而征收赋税的官吏借机对百姓进行侵夺。百姓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为浮户。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建中元年(780)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具体办法是:“几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申报出入如旧式。”两税法的推行,“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的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炎改革赋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炎的历史功绩。
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 )

A. 3699块 B. 3474块 C. 3402块 D. 3339块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确认了X染色体上有1 09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1 098个基因中只有54个在对应的Y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是23条染色体上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C.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可能含有0或1条X染色体
D.伴X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娇,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二)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
(三)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营,圆者如壁;长林远树,出没烟靠,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载,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黄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 [宋] 王质 《游东林山水记》)
①馀甘:橄揽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抗:抗拒
B. 时浓雾半作半止 作:兴起
C. 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殆:大概
D. 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坳:地面低洼处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 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则与一生彘肩
C.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其孰能之乎
D. 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簪指簪子,束发的饰物,玦,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寓决绝之意。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古代的数量词还有“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称作“忽”;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称作“微”;“忽微”指极细微之事。
C. 二鼓,即二更的意思,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二鼓相当于现在23点至凌晨1点,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人定”是同一时辰。
D. 纨绮指精美的丝织品,可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纨祷、罗绮等,如《望海潮》中有“户盈罗绮”。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B.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C.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D.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5】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徐霞客的游览顺序是峡谷小路到天都峰再到莲花峰,下山时从峡谷中经过栈道回到文殊院。
B. 语段二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 王质的游览顺序是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D. 语段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山峰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写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3)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中,将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带电小球沿与水平方向成θ<450的方向斜向下做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cosθ<

,则小球机械能一定增加 B. 若cosθ=

,则小球机械能一定不变
C. 若cosθ<

,则小球机械能一定减小 D. 若tanθ=

,则小球机械能一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