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八年级(初二)试题

听句子,选择恰当的应答语(   )
A . No, I'm not. B . Well, I hate it too. C . That's right.
如图,在 中, ,D为CA延长线上一点, 于点E,交AB于点F.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求证: 是等腰三角形;
  2. (2) 若 ,求线段DE的长.
803﹣80能被(   )整除.
A . 76 B . 78 C . 79 D . 82
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如图,斜面上的物体可以静止是因为受到了作用,方向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
如图,△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

图片_x0020_100031

  1. (1) 若BC=10,则△ADE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2. (2) 若∠BAC=128°,则∠DAE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
以下对契约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契约精神就是明确自己的责任,恪守自己的诺言 B . 坚守契约精神就是不管订立了什么规则都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C . 契约精神仅仅体现在市场经济中 D . 所有人都能坚守契约精神
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进行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
A .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实行公私合营 C . 由国家没收管理 D . 土地改革
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  )


A . +16=  B . C . x(a﹣b)﹣y(b﹣a)=(a﹣b)(x﹣y) D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 (3) 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 (4) 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

A . 开凿大运河 B . 隋朝统一全国 C . 唐朝的建立 D . 贞观之治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B . 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弹力 C .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有力的作用 D . 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AB=AD,BC=7cm,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B→A→D运动,到点D停止,点Q以3cm/s的速度沿B→C→D运动,到点D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PBQ的面积为S(cm2).当点Q到达点C时,点P在AD上,此时S=14(cm2).

  1. (1) 求CD的长;
  2. (2) 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化简(1-x) 的结果是(   )
A . B . - C . - D .
请试用这件商品一周。

Please this product one week.

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液体中静止如图所示。则(   )

A . 甲杯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B . 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C . 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D . 小球在甲杯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在乙杯排开液体的质量
2018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一个“宪法宣传周”。某校开展了“宪法进课堂”主题活动,同学们积极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赞同的是(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总和

③宪法规定公民的一切义务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①③④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底面积为200cm2 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中浸没有正方体 A、圆 柱体B。体积为1000cm3 , 重力为6N 的A 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B放在 A 上。打开阀门 K 放出液体,容器中液体深度 h 与细线上拉力 F 关系如图乙所示。若当液体 深度为 20cm 时,关闭阀门,剪断细线,将 B 从A 上取下放入液体中,待 A、B 静止后,容 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p1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6

A . 容器内液体密度为 2×103kg/m3 B . 未打开阀门前,B 对A 的压强为 500Pa C . 待 A,B 静止后,液体压强 p1=3750Pa D . 待 A,B 静止后,与剪断细线前,A 竖直移动了 4.5cm
在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