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五年级语文试题

“不可计数”中“数”字读,意思是

A.shǔ

B.shù

C.数学

D.查点数目

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根据音序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汉字。

瀚  嗜  蔺   黛  咂  享

阅读理解

快乐和感触

       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 “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 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话音刚落,只见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注视着他的脚。原来他脚上缠着一圈大大的药纱布。我们明白他的脚受伤了。他开始给我们讲课,和往常一样站着,不时还转去转来。一会儿,我从他变化了的语调中感到:他的脚疼痛难忍了。我忍不住环视一下四周,发现所有同学的眼里都水晶晶的,此刻我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这天我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许正痛苦着;在我们获取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奉献着;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消亡着。”

        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灿烂的阳光总是洒满校园。当我的年龄到了是现在的若干倍的时候,我会依然记起今天的快乐与感触。

  1. (1) 作者的感触是什么。

  2. (2) 在文中找出拟人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3. (3) 在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4. (4) 把你对“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的理解写在下面。

  5. (5) 第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文字。  

  6. (6) 文章先写回忆,再具体写 的校园、 的校园、 的事例及感触。

列举《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并说明理由。

故事名称:

理由:

课内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这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争    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胜利)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 (1) 选出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心血   血汗) 

    (慈母   慈祥)  

    (战争    战役)  

    (打胜    胜利) 


  2. (2) 这一段文字讲述了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3. (3) 找出短文中表示连续动作的几个词语。​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与“一直到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表达的意思和效果是一样的。 B .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C .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表现了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D .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这句话写出了海力布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说明他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
根据拼音写一写。

①在救灾前线,救援人员在废墟中穿行,他们的身影永远是那么qīnɡ xī、有力…… ②万里碧空,太阳那柔和的光芒fǔ mō着大地,空中的鸟儿自由地舞蹈,还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望着这鸟语花香的春天,我不禁xiàn rù chén sī

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 (1) 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诸葛亮对曹操处理此事的猜测。把后文中验证诸葛亮猜测的语句找出来。
  2. (2) 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对诸葛亮的“笑”理解正确的是(        )。
    A . 诸葛亮胸有成竹,这是他英雄本色的表现 B . 诸葛亮故作镇定,安慰鲁肃 C . 诸葛亮嘲笑鲁肃不明白自己的用意
  3. (3) 请简要概括选段的内容。
  4. (4) 联系全文,我知道诸葛亮之所以能“借”箭成功,是因为他(            )。(多选)
    A . 懂天文、知地理 B . 善于揣摩人心 C . 善于用人 D . 运气非常好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其中一个造句。

    千    大雨

    一    相

造句:

课文《范仲淹的故事》讲了几个故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________,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________。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②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 (1) 将下面的叠词填入语段的横线上。

    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

  2. (2) 句①把小蘑菇比作,句②把比作蘑菇。
  3. (3)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①、句②中“斗笠”的含义。

    句①中的“斗笠”指,句②中的“斗笠”指

    A.遮阳光和雨的帽子

    B.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们

    C.指小蘑菇的伞面像一顶斗笠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 (1)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2. (2) 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仿写句子)
  3. (3)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迅速地往前走。(修改病句)
  4. (4)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双重否定句)
看拼音,写词语。

kuā  yào

shū  yíng

yǐn  jiàn

mó quán cā zhǎng

chóu móu huà cè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楚人有盾与矛者

之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管闲事的丹麦人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一个朋友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划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者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更是管得紧。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丹麦很开放,许多方面可以说自由得不得了。然而一个人倘没有或缺乏维护公共生活准则的自觉,便会处处受制,颇不自由。丹麦是禁止养鸟的,但丹麦的鸟食市场却又大又兴旺。人们买了鸟食,便悬挂在自己的庭院里,专供自然界的鸟群食用。吃完了,他们又再去买。庄子说过“族与吾同类”的话,丹麦人乃至北欧人,对自然的崇尚,对与自然万物达到融洽相处的追求,大有一点庄子理想的境界的意思。

    在丹麦生活了几年的中国人,自然也会受到这风气的影响。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常有一只狐狸来光顾。使馆几位爱好者每天为它备好食物,狐狸吃完,抹嘴就走,来亦无影,去亦无踪。有段日子,几位狐狸之友因为出差而未能及时备食,狐狸竟然对中国使馆有了意见,悄悄溜到台球室,把台球叼到院子里,陶个洞埋起来。但打台球的人并没有把台球的失踪同狐狸联系起来,甚至压根儿就不往狐狸头上想。狐狸看看人们这么缺心眼,意识到自己的恶作剧太过复杂,弯子绕得太大,让人不懂,便又把那些台球从土里刨出来,让它们滚得满院子都是。总算使馆人们开了窍,开始用心思,找原因。分析来分析去,终于分析到狐狸头上。在那几位狐狸之友回来之前,恢复了对狐狸的供给。大使馆这才天下太平。

  1. (1)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ǔn  zǔn)    (fǔ  fú)

  2.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         准确——

    安静——         开放——

  3. (3)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4. (4) 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自己的观点。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知      聪明

拼一拼,写工整。

yōng  bào

chū  bǎn

chuàng  zuò

jǐn  shèn

填空。
  1. (1) 《己亥杂诗》选自《》,共350首。作者,号定庵,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2. (2) 林升,字友云,又名梦屏,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说,他是宋孝宗淳熙时代的读书人,曾在临安活动,擅长。代表诗作有《》《》等。
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填空:
①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②漫步园内,犹如漫步在,饱览着中外;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的境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