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四年级语文试题

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 (1) yāo  yào           摘
  2. (2) níng  nìng  安  死不屈  息事
  3. (3) jué  jiǎo  鹿      
实用文两则。

第一则:开馆时间表

这是一张杭州图书馆(本部)开馆时间表。

开放区域

所在楼层

开放时间

文献借阅中心(儿童借阅区)

1层

周二至周日9:00—20:00

文献借阅中心

2层、3层

周二至周日9:00—21:00

音乐分馆

2层

周二至周日9:00—21:00

自修区

2层

周一至周日9:00—21:00

专题文献中心

3层

周二至周日9:00—17:30(其中古籍阅览时间为周二至周五9:00—17:30)

电影分馆

2层

周二至周日9:00—21:00

第二则:刷牙

    是不是我们刷牙的时间越长,越用力刷,牙齿就会越干净呢?

    事实并非如此。英国研究人员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方法,结果发现最佳的刷牙方式是:刷两分钟,不要太用力,效果最好。如果刷得太用力,就会伤害你牙齿的珐琅质和牙龈,而且还无法清除食物残渣或牙菌斑。本特·汉森是一位研究刷牙的英国专家,她认为握牙刷最好像握铅笔一样。“从一侧开始刷,沿整排牙齿刷过去。”她说,“也别忘了刷舌头!实际上,舌头上面可能会有大量导致口臭的细菌。”

  1. (1) 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杭州图书馆以文献借阅为主。

    ②小林借儿童读物上了二层楼。

    ③爸爸周三晚上七点去阅读古籍。

    ④小慧到音乐分馆找钢琴练习曲曲谱。

  2. (2) 判断下面的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第二则文章主要介绍了各个国家不同的刷牙方法。

    ②第二则文章中划线的句子“事实并非如此。”“如此”在文中指刷牙时间越长,越用力,牙齿就会越干净。

    ③口臭有可能是舌头上细菌导致的。

  3. (3) 读短文,写出刷牙要点,至少三点。
古诗阅读。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①青苔落绛英②。

【注释】①颠倒:回旋翻转,多指心神纷乱。②绛(jiànɡ)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绛,大红色。

  1. (1) “可怜此地无车马”,“可怜”的意思是(    )。
    A . 可惜 B . 可爱 C . 可喜 D . 可羡
  2. (2)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符合这两句诗描绘的情景的是(    )
    A . 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树枝之间时时能看见刚长出来的石榴。 B . 五月榴花如火般红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初长成。 C . 五月榴花如火般戏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挂满了又大又沉的石榴。 D . 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石榴挂满枝头。
  3. (3) 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榴花之美的同时,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简要说说。
选择填空

《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第二节中,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其中第二个“你”代表;第一个“你”代表;第三个“你”代表;第四个“你”代表

A.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B.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C.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D.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按课文《七颗钻石》原文填空。

    小姑娘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而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读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ɡ

zhuānɡ shì

shùn xù

pǔ sù

tàn tóu

明辨是非(比一比,组成正确的词语,学学孙悟空)

     淘      余    鹅

     萄      途    饿

     填      震    跃

     植      振    跳

词语巧搭配。

的风景

读课文《让他们自由生息》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不少老人还每天定点定时去湖边喂鸟,鸟儿也准时来“赴宴(fùyàn)”

神奇作文屋。

题目:一件烦心事

提示:最近哪件事让你烦心?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按着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

根据课文《电脑住宅》填空。

卧室在二楼,床头有一个写着“休息”二字的开关。主人在睡觉前,只要按一下开关,整栋房子便进入“休息状态”。除走廊等处留有必要  需要的灯光外,其他地方的灯全部熄灭。这时,没有关闭的窗户自行关闭,空调系统减弱 减少)风力,房子四周的防盗报警装置进入工作状态。这一切将继续 持续)到第二天早晨主人起床为止。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与灌木丛

    一提到森林,你就会想到树木。的确,没有树木的森林是没有的。但是你可知道,________应该有树木,为了使森林生长得更好________需要那些矮小的灌木丛。

    要知道,森林是一座有成千上万“居民”的城市。“居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鸟儿,它们很多都是住在灌木丛里。从早到晚它们在树上搜索,一看到甲虫或青虫,立即啄了带回去给巢里的小鸟儿吃。至于啄木鸟,则是森林的医生,它们在树上一边飞一边捉虫。________把灌木丛砍掉了,在里面隐居的鸟儿________飞走了。鸟儿________飞走,虫子________开始过起逍遥自在的日子,大量繁殖起来。要知道,对于虫子来说,树木就是摆好宴席的桌子。它们有的吃树叶,有的咬树根。树木就是这样干枯的。

    所以,如果你想保护森林,就应该爱护灌木丛,爱护森林里的鸟。

  1. (1)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词语。

    ①但是你可知道,应该有树木,为了使森林生长得更好需要那些矮小的灌木丛。

    把灌木丛砍掉了,在里面隐居的鸟儿飞走了。鸟儿飞走,虫子开始过起逍遥自在的日子,大量繁殖起来。

  2. (2) “森林是一座有成千上万‘居民’的城市。”这是一个句。它把比作。这里的“居民”指的是
  3. (3) 为什么说“如果你想保护森林,就应该爱护灌木丛,爱护森林里的鸟”?
《雾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清早,寒风,雾气。人们在松花江边,着这千姿百态的,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呀!”文中的诗是诗人说的,诗的前两句是。引用这两句诗是因为 。

快乐阅读。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子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子时,顺手抓了一个梨。当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A)……这样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来的?”“梨……梨(B)……是……梨摊上的。”我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 (1) 给下划线的字正确的读音。

    (jiān  jiàn)     摔(dǎo  dào)

    发(sàn  sǎn)     实(tà  tā)

  2. (2) 照样子,写词语。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很有力。(用下划线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3. (3) 省略号的用法有:①表示话未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文中A处应选,B处应选
  4. (4) 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5. (5) “我”丢失了什么东西?
  6. (6)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下列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米·伊林。 B .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 C . 这本书向读者提出了十万个问题。 D . 这是一本内容有趣、语言生动的小说。
查字典填空。
  1. (1) “揉”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2. (2) “盈”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根据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内容判断正误。
①1910年时,魏格纳已经很老了。
②柯彭教授很支持魏格纳的假说。
阅读理解。

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到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有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入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1. (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彼得帮妈妈做了哪些事?他写账单为的是什么?

    ②妈妈为小彼得做了什么?

  2. (2) 妈妈给小彼得开账单是因为:(    )。
    A . 跟上彼得开个玩笑。 B . 想跟小彼得要报酬。 C . 只是想要小彼得明白:他做的都是应尽的职责,不该索取报酬。
  3. (3) 哪些词写出了小彼得的羞愧、后悔?
  4. (4) 为什么小彼得在看完母亲的账单之后,会“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呢?”
  5. (5) 读了短文,你想到些什么?
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 , 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 (1) 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方面来说明?
  2. (2) 第二段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3. (3) 给这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
  4. (4) 文中第一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5. (5) 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
作文

    这学期,我们阅读了寓言、历史传说,英雄神话等故事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同-时,还领略了想象力的神奇。除了课本上的故事以外,你还读过哪些故事?选—个你最喜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