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28题)(1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 答案:【答案】 (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每项1分,共6分)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2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1)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2)结合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迎合了统治者所需,故受重视,儒学地位得以独尊。 (3)第一问考查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材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回答。第二问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考虑。 (4)辩证的认识儒家思想,有所扬弃。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