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1894年前 | 1900年 |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百年沧桑看上海。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A》的签订-------上海逐渐变成了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上海成了中国土地上居住外国人最多的城市-----在上海港口大街北部的黄埔公园入口处,立着一个牌子,这里不仅禁止自行车入内,而且也禁止中国人入内。这个牌子上的字深深的刻印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华人禁止入内》”。如果你真的想理解今天的中国,那么你就必须完全了解所有这一切。外国人给予中国人所带来的贫穷、羞辱以及心灵上的创伤深深地刻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前德国驻华大使看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在上海法租届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1921年7月,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B)的召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材料四:上海浦东20世纪90年代前曾是大片的农田、渔村,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1990年,浦东新区增加值仅为60.24亿元,2008年,浦东新区增加值已达3150.99亿元,比1990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17.8%。
请回答: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一:胡主席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二: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文化公园概览】
材料一: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
国家文化公园名称 |
建设内容 |
涉及省市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
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
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 |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
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 |
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 |
【变迁的文化·长城】
材料二:秦已并天下,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民间自相往来、平等互利的民族互市贸易兴起,结束了明代中前期长城内外的抗争,带来了长城地带经济的飞跃发展,为农、牧民族大融合和农、牧文化二元一体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长城文化带发展并发挥过渡功能,将中原文化过渡到塞北。正是由于这样深入的民族融合,才有了清代“内边疆”(内边疆:中国范围内各个政权的边疆)的最终消失。
——摘编自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
【红色的文化·长征】
材料三:
|
|
|
|
|
|
【文化保护传承】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其凝聚力源于对传统的保护,其生命力在于世代传承与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文化建设的精品力作。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供给“量的扩大”以及“质的提升”都有了新的要求,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满足文化需求的精准供给。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6日05版
研究主题1 |
研究主题2 |
研究主题3 |
长征的重要转折 |
长征的革命精神 |
长征的海外传播 |
示例:研究主题:长征的重要转折
选择材料:③
理由:档案中遵义会议的决议内容和中央的相关文件,证实了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
主题一 誓词里的革命初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入党誓词并不是建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如图是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宣誓人:贺页朵,时间:1931年1月25日。
——据央视频道《红色档案》
主题二 照片中的民族担当
如图是1938年拍摄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墙壁上画着一个中国人紧攥右拳,击飞了一名日本鬼子,上书一条醒目的标语:老百姓起来,把日强盗赶出中国去!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照片》
主题三 年画中的幸福生活
如图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创作于1955年。画面中:一群农民围在一台拖拉机前,脸上洋溢着祥和欢乐。
主题四 心声中的家国情怀
如图为《光明日报》公众号推送的部分科学家的心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中,无数先进的中国人或朴素、或豪迈、或深情的语言,映照着一颗颗赤子之心,赢得了人民的尊重。
——据学习强国
如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