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
  2. (2) 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
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北平的战役是 (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如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 . 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B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C . 直接导致了英法轮船公司的倒闭 D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1937年9月26日,八路军旅长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是指(    )
A . 黄海大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条件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迸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突然爆发,随后肆虐华夏大地,疫情给整个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法是以10天干配对12地支形成的,60年一轮环。“庚子”年是农历纪年法的一个轮年,据历史学家考证,每逢“庚子”年,我国多有祸患发生。今年﹣﹣2020年,又是一个“庚子”年,我国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而辐射了全国多地,给国家和人们造成历史罕见的生命财产损失。由此前推60年﹣﹣1960年,“庚子”年,新中国正处于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国际和国内因素导致我国陷入了极度的粮食短缺。由1960年的“庚子”年,再前推60年﹣﹣1900年,八国联军联合侵犯中华,再次攻陷北京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

材料二:2020年1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肆虐,武汉(含汉口、汉阳、武昌辖区)面临封城的特殊时期,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出镜接受采访时,突然眼含泪花,哽咽道:“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中,武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抗击外敌的入侵做出的功勋卓著历史贡献。据此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正处于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中国是采取什么措施才逐步摆脱“三年困难时期”的?
  2. (2) 依据材料一“1900年,八国联军联合侵犯中华,再次攻陷北京城,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说出“八国联军联合侵犯中华”和“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此次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3. (3)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次前推60年,又是一个“庚子”年,这一年我国又遭遇了什么样的祸患?
  4. (4) 依据材料二“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说出中国近代史中两例发生于武汉的英雄壮举。
  5. (5) 新中国之初,武汉市在“一五计划”期间,也取得了突出建设成就,试举一例。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 . 赔款2100万银元 D . 获取领事裁判权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饰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锡鸿《刘光禄遗稿》

材料三: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引用者注:补好裂缝,堵住漏洞),偷一时之安,……而仅摭拾(引用者注:收取,采集)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的主张,为“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兴办了哪一近代企业?

  2. (2) 材料二,三都对洋务派颇有批评,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等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一例说明。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 . 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 B . 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 . 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贡献 D . 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A . 背景和人物 B . 时间和目的 C . 方式和影响 D . 方式和人物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史料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 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研究的最新成果 B . 八国联军杀害中国人民的照片 C . 五四运动时期的爱国纪念章 D .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照片
下列解放战争的事实,与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有关的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转战陕北 C . 辽沈战役 D . 渡江作战
孙中山曾形象地教导黄埔军校的学生说:“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而且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是(   )
A . 它的创办得到苏联和中共的帮助 B . 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 . 它的创办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D . 培养将军的摇篮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因为(  )

A . 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外来侵略 B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 . 中国开始被迫开放 D . 中国开始近代化历程
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说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
A . 维新变法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洋务运动
2018年是甲午海战124周年,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朝国力衰弱 B . 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C . 清军战斗力低下 D . 清军装备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