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在(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青岛 D . 广州
某校九年级学生整理历史笔记时,写出了这几个关键词: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蒋介石、叶挺独立团。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
广东革命政府组织北伐的目的是(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C .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 . 推翻蒋介石的统治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895年,英国的讽刺杂志“PUNCH”上刊登了一副名为《“巨人”中国与“杀手”日本》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抗日战争
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火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
A . 《民报》 B . 《申报》 C . 《新青年》 D . 《每周评论》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长征②南昌起义③五四运动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②⑤① C . ③④⑤①② D . ③④①②⑤
下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救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钮。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人民日报》社论 

  1.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名称,分析清政府“遭受到”“耻辱性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指的是什么?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开端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背景下,这一历史事件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3. (3) 写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由李宗仁指导的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及敌后战场由彭德怀指挥的破袭日军交通线的战役名称。 
  4. (4) 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取得这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 (5) 回首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你得到什么启示? 
名人语录、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美、苏等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1924年1月
材料三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四 :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 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2)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 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3)依据材料四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有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 . 西方国家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 西方国家希望从中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C .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 . 要求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对外交涉等事务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不符的是(   )

栏目名称

史实

结论

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

①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西安事变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③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④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A . B . C . D .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两天发生在圆明园的景象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B . 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D . 抗日战争的史实
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B . 新文化运动以后 C . 戊戌变法以后 D . 辛亥革命爆发后
民国时期一位老人说:“从前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要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当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 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C .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 . 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如图).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 B . 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 . 我国开始开放上海 D . 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B . 被法国作家雨果谴责为“强盗”的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 C . 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D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 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
  2. (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举两例即可)
  3. (3) 结合两则材料,指出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经历了多少年(   )

A . 六年 B . 七年 C . 八年 D . 九年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