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饰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锡鸿《刘光禄遗稿》材料三: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引用者注:补好裂缝,堵住漏洞),偷一时之安,……而仅摭拾(引用者注:收取,采集)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梁启超《李鸿章传》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的主张,为“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兴办了哪一近代企业? (2) 材料二,三都对洋务派颇有批评,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等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梁启超认为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梁启超认为洋务派恪守封建政体,单纯学习西方器物;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