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中学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基因”专题研学活动,以下为其部分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誓词里的革命初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入党誓词并不是建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如图是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宣誓人:贺页朵,时间:1931年1月25日。 ——据央视频道《红色档案》 主题二 照片中的民族担当 如图是1938年拍摄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墙壁上画着一个中国人紧攥右拳,击飞了一名日本鬼子,上书一条醒目的标语:老百姓起来,把日强盗赶出中国去!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照片》 主题三 年画中的幸福生活 如图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创作于1955年。画面中:一群农民围在一台拖拉机前,脸上洋溢着祥和欢乐。 主题四 心声中的家国情怀 如图为《光明日报》公众号推送的部分科学家的心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中,无数先进的中国人或朴素、或豪迈、或深情的语言,映照着一颗颗赤子之心,赢得了人民的尊重。 ——据学习强国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贺页朵在什么“斗争环境”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反映了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2)
据材料,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年画所反映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
材料反映了四位科学家怎样的家国情怀?
答案: 1931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处于低潮;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方和指挥中枢。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谦虚谨慎、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