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出自宋朝谚语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一位伟人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代伟人(1904—1997)用他传奇的经历书写了一个传奇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篇章一:戎马生涯
材料一 的主要革命活动(见下表)
时间 | 主要活动 |
1920年 | 赴法国勤工俭学,年仅16岁 |
2921年 | 转为中国 |
1929年 | 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 |
1934年 | 参加长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
1935年 | 参加在 ① 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 |
1947年 | 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
1948年 | 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 ② |
(1)根据材料一完成①、②两处填空。(2分)
(2)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义?(1分)
篇章二 开国元勋
材料二 如右图
(3)作为开国元勋的,建国后率军解放大西南,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西藏解放于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2分)
篇章三 总设计师
材料三 如下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82年9月,会见撒切尔夫人
(4)请结合图片举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孙中山
请回答:
(1) 由材料一可知,上古时期的社会状况恶劣,面对这种困境,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
(2) 阅读材料二,你能说出会“农作”的远古居民吗?他们在“农作”的基础上,还掌握了哪些技能?
(3)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4)由三个材料所反映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情况中,你产生了怎样地看法或得到了什么启发?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离骚》 C.《史记》 D.《资治通鉴》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共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
A.20万 B.25万 C.30万 D.35万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下列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叙述,你认为相同点有:
①改革前两国的社会性质都相同 ②改革后两国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是自上而下地改革 ④改革都不彻底 ⑤改革都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