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与这首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红军长征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上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
A . 设立外务部 B . 割让香港岛 C . 割地赔款 D . 拆毁大沽炮台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下面提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一、图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图二、图四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分别简述图一、图二之间,图三、图四之间的联系。

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   )

A . 山顶洞人 B . 印尼爪哇人 C . 法国克罗马农人 D . 德国尼安德特人
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民主和解方针 C . 独立自主原则 D . “求同存异”方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写出三个当时的“英雄豪杰”。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他(她)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周郎”指的是谁?

  3. (3) 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这段话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阿拉伯帝国的外科医生已知道消毒,知道用麻醉药使病人安眠。在好年前,他们差不多就能用现代的治疗法治疗伤寒、霍乱、瘟疫、白内障、出血等症候。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 . 医学影响深远 B . 吸纳域外医学技术 C . 医学技术先进 D . 充当经济文化桥梁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务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一昼夜要传送400里,直到送达收地。这反映了元朝(  )
A . 疆域辽阔统一 B . 中央集权衰落 C . 重视科技创新 D . 海外贸易发达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活字印刷术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朝代及发明人是什么?
  2. (2) 我国古代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促进作用的伟大发明是什么?
  3. (3) 在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又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药物学著作及医药学家是什么?
  4. (4) 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著作及科学家是什么?
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了下列哪一种情况?(   )

A .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B . 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C . 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 . 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如图为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乾隆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管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管制变化。
  2. (2) 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 (3) 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 (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70岁生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它的名称是(    )
A . 亚罗号 B . 致远舰 C . 吉野号 D . 辽宁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 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 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

①英国宪章运动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纺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A 制瓷技术先进 B 边界贸易兴旺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海外贸易发达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奕䜣、文祥、曾、左、李,还有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忧国之士都借它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述打破的。一本是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那里,中国人第一次完完整整地知道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公理”;……

材料三 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列为必修课。先进的中国人一方面倾力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另一方面则创办各类科学杂志,如《科学世界》等……

材料四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中状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经营的大生纱厂一、二厂,获利白银1000多万两。1923年以后,他所办的企业不断亏损。1925年,大生一、二厂因负债过多而破产。

(1)材料一中奕?等人“自强”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为“自强”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的行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什么作用?(6)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严复译著里的观点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2)

(3)材料三中认为新式学校“新”在哪里?近代史上标志旧教育制度废除的是什么事件?20世纪初同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6)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弃官从商”的目的是什么?张謇的大生纱厂在1923年后不断亏损的主要原因(外因)是什么?(4)

(5)近代中国人社会生活中在交往礼仪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
A.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C. 《辛丑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请问他是
A. 凡.高
B. 列夫.托尔斯泰
C. 哥白尼
D. 巴尔扎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