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下面提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一、图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图二、图四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分别简述图一、图二之间,图三、图四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周郎”指的是谁?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如图为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乾隆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①英国宪章运动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纺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A . 制瓷技术先进 B . 边界贸易兴旺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海外贸易发达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奕䜣、文祥、曾、左、李,还有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忧国之士都借它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述打破的。一本是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那里,中国人第一次完完整整地知道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公理”;……
材料三 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列为必修课。先进的中国人一方面倾力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另一方面则创办各类科学杂志,如《科学世界》等……
材料四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中状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经营的大生纱厂一、二厂,获利白银1000多万两。1923年以后,他所办的企业不断亏损。1925年,大生一、二厂因负债过多而破产。
(1)材料一中奕?等人“自强”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为“自强”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的行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什么作用?(6分)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严复译著里的观点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三中认为新式学校“新”在哪里?近代史上标志旧教育制度废除的是什么事件?20世纪初同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弃官从商”的目的是什么?张謇的大生纱厂在1923年后不断亏损的主要原因(外因)是什么?(4分)
(5)近代中国人社会生活中在交往礼仪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