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学校要组织开展“重温红色之旅,学习长征精神”活动,以下路线中符合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的是(  )
A . 瑞金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吴起镇 B . 瑞金一吴起镇一赤水河一泸定桥 C . 瑞金一赤水河一吴起镇一泸定桥 D . 瑞金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吴起镇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为改变这种状况,秦始皇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
A . 确立分封制 B . 推行郡县制 C . 实施“推恩令” D . 各州府设置通判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之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明文,我们的人文始祖是(    )
A . 盘古、女蜗 B . 尧、舜 C . 炎帝、黄帝 D . 参颉、嫘祖
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 . 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 . 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 . 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 . 平定南方叛乱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    )

A . 西藏 B . 新疆 C . 宁夏 D . 广西
宋太宗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以下关于二战说法正确的是(   )

A . 德国进攻英国标志二战开始 B . 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 . 雅尔塔会议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D . 德国投降标志二战结束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来负责监察事务(   )
A . 中书省 B . 行省 C . 宣政院 D . 御史台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B .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 D . 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

A . 厦门 B . 福州 C . 广州 D . 南京
问答题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                               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
请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观察“丝绸之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你认为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商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4)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5)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某班同学围绕“周年热点”这一主题,分组进行了历史探究活动。第一组探究的内容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第二组探究的是“中国——90周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第一组: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里,中国人民醒过来了,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1年间,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后来孙中山会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 (2) 第二组:中国诞生于哪一年?党的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北宋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人们消费和饮食观念发生转变。人们开始按照色、香、味、形、名五者兼具的原则烹制食品,饮食的品种和风味丰富多彩,形成颇具特色的宋代饮食市场。由此推知,宋代(   )
A . 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B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 市民生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D . 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 . 闭关锁国政策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民族和亲政策 D . 文化专制政策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进行救国之路的探索,下列史实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历史事件有(   )

A .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 .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 .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根本原因在(   )
A . 西方的“和平演变” B .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拖累 C .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D . 赫鲁晓夫的个性缺陷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建立更多的诸侯国                B.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

C.铲除“异姓王”                  D.弘扬儒家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材料二:(如右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2)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3)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若一位外国记者在191966日来到中国,准备采访五四运动的相关消息,他最有可能去的城市应该是

A.南京                                 B.上海

C.武汉                                 D.北京

介绍了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生产技术的“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