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诸侯争霸,战火连年,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诸侯争霸加快了统一步伐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在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交融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历史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 . 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C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D . 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大国崛起》中写道:“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拿破仑(   )
A . 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B . 扩大了法国版图 C .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 . 消灭了反法联盟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比如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美国的发展道路虽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依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美国的崛起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的自由。”

  1. (1) 材料一中“飘着星条旗的国家”指哪国?该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出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颁布的哪一部法令?
  3. (3) 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请结合所学说说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0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反映了英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材料二:这次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是北美英属殖民地13个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西方列强武力侵略的威胁下,被迫打开了国门。日本通过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1640年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13个州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3. (3) 材料三中的“改革”是指什么事件?最早侵略日本并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哪个国家?
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着“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A . 中国成立 B . 抗战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新中国成立
公元前206—202年,楚汉之争。建立汉朝,都。西汉开始。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1916年的《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到深渊。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至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都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文中的“大杀戮”指的是(   )

A . 普法战争 B . 一战 C . 二战 D . 冷战
1894年9月30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的种种神话已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历史上中国、美国和苏联三国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落幕意味着欧洲的“风向”变了,从分裂与战争向“整合”、磋商、相互调节、非战状态转变了。数十年来虽然时时出现紧张局势、东西对峙、尖锐而复杂的摩擦和冲突,但欧洲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了。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三  当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是1980年的22倍。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中的中美关系,并分析这场战争及战争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对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苏美关系“‘风向’变了”的表现,并客观分析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影响。
  3. (3) 概括材料三所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苏三国应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发展趋势。
西汉建立初年,采用修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 . 统治者宽厚仁慈 C . 儒家思想盛行 D . 社会劳动力缺乏
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19世纪中期,派人率领四艘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美国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商讨共同抗日事宜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商讨第二次国共合作                   D.通过了《共同纲领》

右图是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以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为背景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创作的意图是

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           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很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           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结合史实,说说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一本历史书在描述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分别用了“别了,雅尔塔”“鼎足之势话西方”“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风云际会看东方”等标题。由此推断该时期的典型特征是

  A.多极化趋势                 B.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C.俄罗斯走出低谷             D.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