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1861年,美国爆发内战。林肯为争取北方的最终胜利,颁布了许多重要法令。其中包括(    )
A . 《独立宣言》 B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 《凡尔赛和约》 D . 《九国公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请写出两点。)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 (2)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
  3. (3) 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 (4)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 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 B . 他得到了航海地图 C . 郑和航海也是向西 D . 他相信地圆学说
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示“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抗战志向与决心在下列哪次战斗中得到体现(  )
A . 血染卢沟桥 B . 平型关大捷 C . 血战台儿庄 D . 百团大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 . 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 . 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 .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⑥参加科举考试.

A . ①②③④⑥ B . ①②③⑤⑥ C . ②③⑤⑥ D . ①②③⑥
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牛顿吸引世界指的是(   )
A . 进化论的观点 B . 发明和改良蒸汽机 C . 万有引力定律 D .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法国国旗从左自右的蓝、白、红三种颜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博爱”三位一体的政治口号的提出源于(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拿破仑法典》 D . 《1787年宪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别

改革措施

A国

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B国

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1. (1)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回答,A,B两国分别指哪两个国家?
  2. (2) A国进行改革的历史事件叫什么?其改革的方式是什么?
  3. (3) A国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影响?
  4. (4) B国的改革形成了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5. (5) 两国的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制。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 . 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 . 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978年12月,陈云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安稳”农民的主要措施是(    )
A .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 建立经济特区 C . 结束“大跃进”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明参加了主题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网上之旅”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从网上收集的资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撰写活动笔记。

网页1: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里有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当时叫“正气亭”,解放后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再次易名为“兵谏亭”(见右图)。

网页2    ——佛教传入中国的起点。

东汉明帝时在这里建立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这里还有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见右图)。

网页3: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与终点。

公元1267年,忽必烈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从此,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周恩来总理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网页4:南京——中国屈辱史的起点与终点。

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见右图)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193712月日军攻陷南京。1949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活动笔记:

1)网页1:西安古称长安,它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顶点,唐玄宗在这里励精图治,国家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它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兵谏亭19361212日发生的“    ”有关。

2)网页2    (城市名)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起点。494年北魏    (人物)把都城迁到了这里,这里也可以说是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交汇点。

3)网页3: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    曾经来到大都。周恩来说的“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指的是“从19195月的五四运动的194910月的   

4)网页4    年英军侵犯南京。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疯狂屠杀了    中国人。19494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代表    利益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0133月,适逢“两会”召开,为此,我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和文字信息完成展出要求。15分)

1)人物篇:他们(下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名字(3分),并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他能成为当时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的理由(2分)。另外,你还能说出哪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1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所处的时期,并另举出这两个时期我国在工业上取得的成就各一例。(4分)

          

图四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图五 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

①图四:       时期;     ②图五:       时期。

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4分)。


它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的倒台埋下了伏笔。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二十一条

1935 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 1937 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长征胜利结束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下面为土耳其、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三国国旗,从国旗图案上看,有一个共同特征。这说明三个国家大多数人都信仰(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共产主义     D. 月亮神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D、 虎耳铜鼎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纪念碑                   D.采用公元纪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