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4P+5O2 2P2O5 B . Fe+CuSO4=FeSO4+Cu C . CaCO3 CaO+CO2 D . Na2CO3+Ca(OH)2=CaCO3↓+2NaOH
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

36.6

37.3

38.4

39.8

  1. (1) 60℃时,NaCl的溶解度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中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的是(写物质名称) ;
  2. (2) 20℃时,将60gKNO3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溶液克,再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得到溶液克。
“食在河南”,下列河南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新郑大枣 B . 道口烧鸡 C . 原阳大米 D . 灵宝苹果
根据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填空:
  1. (1) 放置久的苹果腐烂了,这一变化和空气中的有关.
  2. (2) 由于氮气,因此,可向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3. (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4. (4) 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采用加入的方法.
  5. (5)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例子:水是由构成的,铜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欲除去粗盐含有氯化镁、硫酸钠和氯化钙等杂质,依次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过滤,滤液存在的杂质还有。为最终获得精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D .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大小改变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pH试纸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度,但不可以用pH试纸测出浓硫酸的pH B . 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变化,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C .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氧气作为燃料 D . 天然气、煤、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根据下列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B . 生成物C、D均属于氧化物 C . 该反应可表示为    D . 生成物C、D的质量比为11:9
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2: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3.
实验3:将黑褐色物质放入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实验反思】小红所做实验1和实验2用了对比实验,这种实验的要求是

(多选)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 .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 (1) 净水时,可加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之沉降.通常用的方法,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常用做吸附剂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些变化均属于变化.
  2. (2) 许莹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后的现象如图所示.与A电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与B电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其体积比约为

  3. (3) 可用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Cu2O是一种红色的固体,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硝酸除外)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将一定质量的Cu2O加入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阳离子分别是(填离子符号).
  3. (3) 在溶液中能与CuCl2反应但不能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举一例,填化学式).
  4. (4) 现将7.2g红色固体(Cu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3.4g滤渣,则红色固体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 A 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 a 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图片_x0020_2110544721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L 水大约能溶解 1L 二氧化碳气体。

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且碳酸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钠与氧气不反应。

(方案设计及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  用如图 B 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 (1) 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 150mL 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接下来的操作是,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 125mL。

    方法 2  用如图 C 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 (3) 抽取 150mL 的气体,缓缓地从 b 处通入装置中。此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4. (4) 实验结束后,c 处气体的化学式为,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 75mL。
  5. (5) (实验反思)
    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填写“方法 1”或“方法 2”),其原因是,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 的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氧气具有氧化性    B . 硫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 . 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 . 硫粉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是因为它具有还原性 B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 .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D .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 个氢氧根离子; 
  2.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 (3) 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某兴趣小组用 74g 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含氧元素)和 wg 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完全反应后、冷却制得 19.2g 氧气,剩余固体 72.8g ,请计算:

1 )二氧化锰的质量 ______

2 )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 ______

3 )氯酸钾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

右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用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填空:

    物质类别:___     __

    变化类型:_        _

      质: __         _,(示例:与示例:⑤中

              任写一种即可)

(2019·荆门)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2SO4溶液(NaOH)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 (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

NaCl 溶液(CaCl2)

通入过量的CO2,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组成中含氧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
.凡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