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A.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

B.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C.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D.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E.1世纪,基督教产生

F.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 创立拜上帝教  B . 金田起义   C . 永安建制   D . 定都天京
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 . 莎士比亚 B . 哥伦布 C . 但丁 D . 米开朗琪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 .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④工业革命——工厂建立,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读下图,回答问小题。

  1. (1) 关于图中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五海三洲之地 B .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较多 C . 该地民居以高脚屋为主. D . 当地地形以盆地为主
  2. (2) 假如你到波斯湾地区旅游,你可以欣赏到当地的景观有(    )

    ①往来频繁的油轮

    ②世界闻名的帆船酒店

    ③专载游客的贡多拉

    ④人工养殖的海洋牧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起,中国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列强入侵面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抗争。

(1)①指的是哪次农民起义?并根据提示一说说这次起义的性质。

(2)②指的是哪次侵略战争?提示二中提到了这次战争中的哪些侵略史实?(不能照抄材料)这次战争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你的理解,给上图取个恰当的标题。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           
A . 致力维护国家主权 B .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 . 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 . 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下列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北极地区是陆地          B . 南极地区是海洋 C . 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D . 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一个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中位居第二,与大哥仅一河之隔,地形以高原为主,在我的胸膛流淌着世界第一长河。”这个大洲是(    )
A . 亚洲 B . 欧洲 C . 非洲 D . 北美洲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日常生活工具也极其简陋。在我国境内生活的古人能使用的最好的生活用具可能是(    )
A . 石盆 B . 陶盆 C . 铜盆 D . 铁盆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 . 分封刘家子弟为王,巩固王国势力 B . 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势力 C .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彻底铲除王国,削弱割据势力
“那场战争并非有任何崇高伟大之处。之所以被称为大战,只是因为它的规模大。”“那场战争”是指(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十月革命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冷战
蔚山今天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其自然原因是(   )
A . 国家政策对汽车业的支持 B . 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产业链集中 C . 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口 D . 汽车制造与教育、科技能紧密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农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铜方升周边及四角平正垂直,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底部刻:“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铜方升)

  1. (1) 材料一中的铁农具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记载了哪一次变革?在这次变法中对当时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措施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廿六年,皇帝尽天下诸侯”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影响?并根据铜方升底部的铭文分析该王朝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影响
图7中的“今天”指的是() 

图7

A . 1997年7月1日 B . 1997年12月20日 C . 1999年7月1日 D . 1999年12月20日
2020年是闰年,古人为了纠正古代历法中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设置闰年。这种设置闰年的方法最早出自( )           
A . 古埃及太阳历 B . 苏美尔人的阴历 C . 中国农历 D . 古罗马儒略历
以下是两幅商标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怎样的民族情感(    )

A . 实现民生幸福 B . 建立民主共和 C . 发展民族经济 D . 反对帝国主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