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
A .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B .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 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D . 石油工业的发展
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维新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 . 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调查你的祖辈和父辈,完成下面的问题。
  1. (1) 了解他们的少年时代都有哪些媒体。
  2. (2) 他们当时接触最多的是哪种媒体?你接触最多的媒体是哪种?
  3. (3) 比较一下你和长辈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请分析原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以下关于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②都推动了工作中心的转移

③都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

④都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④
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②阶段所处的时期是(    )

A . 罗马帝国 B . 罗马共和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东罗马帝国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 . “金色中国”——茫茫戈璧,黄沙漫漫 D .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 壮族 B . 蒙古族 C . 藏族 D . 回族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ì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 . 鸦片泛滥成灾 B . 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 .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 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识图,回答问题。

  1. (1) 请分别写出图甲、图乙所示文物的名称和出土的地点。

  2. (2) 图甲所示文物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请写出它的精致之处。

  3. (3) 图乙2所示文物出土于一处墓葬。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是集军事权力与宗教权力于一身的显贵人物。这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朝人在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 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了澶渊之盟  

② 宋高宗害怕自身的统治受到威胁

③ 秦桧以谋反罪杀死了岳飞  

④ 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同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活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开放海禁 C . 轻徭薄赋 D . 重农抑商
丘吉尔描述了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种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 )           
A . 全球化趋势加强 B . 两极对峙格局 C . 多极化格局形成 D . 一超多强格局
欧洲和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分别是(    )
A . 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B . 莱茵河、长江 C . 阿姆河、锡尔河 D . 多瑙河、湄公河
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纠正的行为是(    )
A . 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B . 节约用草稿本 C . 上学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 D . 节日购买纸质贺卡
“1919年,温州港进口的外国棉花比1918年减少34.1%,日本海带减少60.7%,日本布伞减少24.7%。”最有可能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中国近代工业诞生,国货增多 B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 C . 五四爱国运动影响,抵制洋货 D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贸易受阻
区域差异需要区域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以下图片中属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的战略是(   )
A .  青藏铁路动车组 B .    宁夏“华西村” C .  《京津冀协同发展》邮票 D .  东北振兴宣传画
明朝掌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    )
A . 兵部 B . 五军都督府 C . 按察使司 D . 都指挥使司
下列关于乡村聚落景观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 .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 . 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