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 .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 上海一一遵义——西安一一吴起镇 C .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 . 上海——瑞金一一武汉一一吴起镇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中国人的“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 百家争鸣 B . 罢黜百家 C . 天主教会 D . 君主专制
绘图题,画线部分的内容必须画出。

暑假后,小明升入初中,进入了一所新的学校,他向在远方的姑姑这样介绍自己的学校所在的位置:我们学校的北面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湾湾的小河从山上流下来,绕过学校的西部向东南方向流去,学校的东面是一个美丽的渔塘,渔塘周围种了许多桔子树,学校的东北面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我们学校附近的环境非常优美。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麻、粟、豆等。当时,这些广泛分布于北方的农作物得以在南方大范围种植。其主要原因是(    )
A . 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B . 统治者的积极推广 C . 劳动人民辛勤耕耘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居民人口多少的差异 B . 占地面积大小的差异 C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 . 地形的差异
观察“新疆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新疆的地形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其中“三山”是指:C ,D E ;“两盆”是指:A ,B 。

  2. (2) 盆地A中有世界第二大沙漠 ,G 。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

  3. (3) F是坎儿井的故乡 盆地。该地人民利用坎儿井灌溉,发展了绿洲农业。请列举出两种新疆绿洲农业的特色农产品: 、 。 

  4. (4)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5. (5) 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能使本地的什么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请你谈谈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好处。

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 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 . 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 . 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 .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一张借条(原件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

老乡:

    我们是路过这里(四川得荣县)的红军。实在对不起,因为你们家中没有人,我们挖了你的稻米,折合50圆大洋。本应付给现钱,因手头实在没钱,特留下这张借条。等红军胜利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倍偿还。此致

敬礼!

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后卫团二连战士

1935年5月24日

史料二:一段记忆

    红一军团某连有一位姓谢的战士,遇见了从川陕地区逃出来的母子三人,为了让他们能活着走出草地,他把自己的干粮袋送给了他们,让他们走出了草地,自己却永远长眠于这死亡之地。

(引自《红军长征·回忆史料》)

  1. (1) 史料一,二在研究红军长征历史中具有的历史价值有何不同?

  2. (2) 史料二所叙史事是发生在“飞夺泸定桥”之前还是之后,为什么?史料一,二中两支红军部队的最终会师是什么时候?

  3. (3) 不忘初心,才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以上两则史料体现了中国领导下的军队怎样的“初心”?

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一般为(    )
A . 陡坡 B . 鞍部 C . 缓坡 D . 山脊
某同学在学习了“五四运动”一课后.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做了如下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B .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 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D . 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东南:1648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A . 侵略与反抗 B . 中央放松对地方的管理 C . 君主集权的强化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 民族融合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 (2) 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 (4) 材料四中为北魏政府的改革。请问他改革的措施是什么?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某班同学排演一场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以下片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农民阿毛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 . 汉文帝命人仿照秦始皇陵修建陵墓 C . 城门口张贴着文帝最新诏令:废除肉刑 D . 某县令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我们常用1、2、3、4、5……来计数,发明这种计数法的是(    )
A . 古代阿拉伯人 B . 古代埃及人 C . 古代印度人 D . 古代希腊人
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③②①
北纬45°习惯上的表示方法是(   )
A . 45°E B . 45°W C . 45°N D . 45°S
认识祖国: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读地图回答:

  1. (1) 我国位于 洲的东部, 洋的西岸。

  2. (2) 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属于内海是 海,最南面的是 海。

  3. (3) 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约跨纬度 度。

  4. (4) 我国的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最多的是 。

下列全部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组是(    )
A . 中国、墨西哥、法国、美国 B . 法国、德国、英国、日本 C . 俄罗斯、巴西、印度、埃及 D . 新加坡、南非、意大利、韩国
2004年,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______被认为是早期的足球,这项运动在北宋时十分流行。( )           
A . 傀儡戏 B . 杂技 C . 马球 D . 蹴鞠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  
A . 北冰洋 B . 印度洋 C . 大西洋 D . 太平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