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在洛都向周王室示威。周天子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竞狂妄的问周王室“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楚王问鼎”的典故说明了春秋时期(   )
A . 思想并蓄,文化繁荣 B . 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C . 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鼎珍贵 D . 王室衰微,诸侯势大
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 . 人民解放军于1951年攻占拉萨 C . 1951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字 D . 西藏地方政府赴京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巴西原首都里约热内卢原来存在着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才使得人们提出迁都到巴西利亚的。这些问题包括(   )

①住房紧张 ②交通拥挤 ③环境恶化 ④气候恶劣 ⑤资源短缺 ⑥自然灾害频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③④⑤⑥ D . ②④⑤⑥
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下图所示宣传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 . 解放战争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时期
关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美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 . 印度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 C . 亚洲的四面分别濒临四大洋 D .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 .   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 .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 . 两岸三通局面已完全形成 D . 港澳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小华今年暑期准备参加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夏令营,请你为他选择一条最适合该主题的线路( )       

A .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B . 瑞金---遵义---西安---吴起镇 C .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D . 上海---武汉---西安---会宁
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加强和西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 . 加强对西域地区的开发 C . 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准备条件 D . 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

A . 11年 B . 12年 C . 13年 D . 14年
地图的“语言”非常丰富,以下属于地图最基本语言要素的是(    )

①方向    ②经纬网      ③比例尺        ④图例和注记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为了解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胜利大阅兵中参加国家或地区的位置,最好查阅的地图是(    )
A . 亚洲气候图 B . 非洲政区图 C . 世界政区图 D .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全球风力理事会宣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国,下列关于两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国都位于太平洋东岸 B . 两国都位于赤道以北,20°W以西、160°E以东 C . 两国领土都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D . 两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识图知史】

图一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的水陆攻战纹饰

图二  牛尊

请回答:

  1. (1) 根据图一,可以推断步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并列举当时两个主要的诸侯国?这一时期的诸候与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的目的有何不同?
  2. (2) 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推断这项生产技术出现的大致时期?这项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

材料三:见图

材料四: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

  1. (1) 两则材料中蒋介石对日军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2. (2) 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新年献词,蕴藏不同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一九一六年》

当此除旧布新之际,理应从头忏悔,改过自新。一九一五年与一九一六年间,在历史上画一鸿沟之界…从前种种事,至一九一六年死;以后种种事,自一九一六年生。

《晨报》:《祝新》

“民国诞生以来,祸变频仍,迄今无宁日…则民国八年初幕,…由此而新思想、新潮流、新团体、新事业,风起云涌,气象万千,…果能顺时应变,力图自新,则起死回生之机,未必不在今日。”

材料二:

1949.1.1《中央日报》:蒋介石《新年文告》“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须知道这个问题的决定,全在于共党,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人民能否转祸为福,乃在于共党一转念之间……

1949.1.1《人民日报》:《将革命进行到底》“…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1. (1) 《新青年》的创办与哪次运动有关?结合该运动内容,分析贺词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怎样的决心?
  2. (2) 《晨报》的贺词预言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并说说该事件的性质。
  3. (3) 1949年的新年献词是国共较量的真实写照,请用史实说明这场较量的最终结果。
下面是一幅国际政治漫画,若为该漫画的问号处标注文字说明,则应写上(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凡尔登绞肉机” C . 德国突袭波兰 D . 珍珠港事件
近日,一股强冷空气横扫我国大部地区,不少城市最低气温跌破0℃。网友戏言:秋裤一步一步占领中华大地!据“冷空气过境实况图”分析造成图中穿衣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冷空气过境实况图 

A . 海陆位置 B . 地势高低 C . 纬度差异 D . 风俗习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向罗乌进军,在意大利建立起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法西斯政权。由此可见,导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统治的主要因素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 . 巴黎和会埋下的祸根 D . 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如表是淮海、渡江战役期间山东农民支援前线情况统计。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类别

粮食

大车

小车

木船

车夫

数量

7.12亿斤

53万辆

2.9万辆

1250艘

153.3万人

A . 解放区经济情况不容乐观 B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C . 国民党军队作战意志薄弱 D . 解放区土改提高了民众积极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