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住房紧张 ②交通拥挤 ③环境恶化 ④气候恶劣 ⑤资源短缺 ⑥自然灾害频发
①方向 ②经纬网 ③比例尺 ④图例和注记
![]() | |
图一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的水陆攻战纹饰 | 图二 牛尊 |
请回答: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
材料三:见图
材料四: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
材料一
《新青年》:《一九一六年》 当此除旧布新之际,理应从头忏悔,改过自新。一九一五年与一九一六年间,在历史上画一鸿沟之界…从前种种事,至一九一六年死;以后种种事,自一九一六年生。 |
《晨报》:《祝新》 “民国诞生以来,祸变频仍,迄今无宁日…则民国八年初幕,…由此而新思想、新潮流、新团体、新事业,风起云涌,气象万千,…果能顺时应变,力图自新,则起死回生之机,未必不在今日。” |
材料二:
1949.1.1《中央日报》:蒋介石《新年文告》“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须知道这个问题的决定,全在于共党,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人民能否转祸为福,乃在于共党一转念之间…… |
1949.1.1《人民日报》: |
冷空气过境实况图
类别 | 粮食 | 大车 | 小车 | 木船 | 车夫 |
数量 | 7.12亿斤 | 53万辆 | 2.9万辆 | 1250艘 | 153.3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