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A . 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 .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下列属于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有(    )

①发明了拉丁字母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清真寺

③创作了文学名著《荷马史诗》

④医学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列历史知识描述有误的是(    )
A . 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想象丰富,他被称为“诗仙” B . 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悲怆,他被称为“诗圣” C .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D . 唐朝初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部分)。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 ①鸦片战争爆发  ②甲午战争爆发  ③一二·九运动 B . ①金田起义  ②武昌起义  ③九一八事变 C . ①洋务运动开始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卢沟桥事变 D . ①《天津条约》签订  ②黄花岗起义  ③一·二八事变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3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地址最应该选择在(     )

A . 北京     B . 武昌 C . 广州     D . 南京
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风情对应正确的是(    )


A . 维吾尔族——摔跤运动 B . 朝鲜族一一一跳板运动 C . 蒙古族——孔雀舞 D . 傣族——手鼓舞
下列对西欧封建庄园中农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庄园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 B . 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并为其服劳役 C . 农奴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法发泄不满 D . 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事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革进步]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

[强国之变]这注定是影响中国千年的变法,因为这场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才有以后秦朝统一六国,才有以后的“百代皆行秦制”。

[民主之变]该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今天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融合之变]“从今以后要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或许难以骤然改变;三十以下,凡朝廷中一切人等,不得使用旧语。”

[仿效之变]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1. (1) 材料中的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并举出其中能够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内容。
  2. (2) “该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并请举出其除了政治领域外的一项成就。
  3. (3) 这是哪一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4. (4) 材料反应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前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5) 四个变法的结果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国成立 C . 国民大革命 D . 南昌起义
我国领土跨经纬度广产生的差异:东西跨经度广,达60多度(73°E—135°E),跨东五区至东九区个时区,产生时间差异。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还是繁星满天。
法制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它有着很强的传承性和影响力。最适合在下面图示空白处的是(  )

A . 《十二铜表法》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罗马法                         D . 《荷马史诗》
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之间资源和能源调配的重要工程有: 、  。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图7出现在(    )

A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个七年级学生丽丽周日的生活记录:

07:00

听闹钟起床

07:30

去家附近的公园进行锻炼

08:00

开始做作业

13:00

步行去少年宫的兴趣班补习

15:00

下课后去百货商场给妈妈买生日礼物

18:30

晚餐后和爸爸、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

  1. (1) 在丽丽周日一天的活动过程中,她可能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2.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传媒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以下关于传媒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 手势传播--符号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B . 动作传播--书刊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C . 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D . 符号传播--文字传播--图画传播--印刷传播--网络传播
关于下图A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②蒸汽机车这一新型交通工具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有线电报、电话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开采和提炼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期间,开始时参加三国同盟,而在大战爆发后见风使舵加入到协约国作战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意大利 D . 德国
“帝国建立后,最初约200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于2世纪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里的帝国指的是(    )
A . 波斯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查理曼帝国 D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辛丑条约》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哪位民族英雄所写的(    )

A . 邓世昌     B . 林则徐   C . 关天培   D . 左宗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