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科学兴趣小组通过学习知道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却发现铜片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浓硫酸反应,铜片溶解,产生气泡并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呈蓝色,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蓝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uSO4;猜想二:CuSO4 和 H2SO4

  1. (1) 【进行实验】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稀释,并分装在 A、B 两支试管中,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并完成如表: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在试管 A 中加入少量的 CuO 粉末

    溶液中含有 H2SO4

    步骤二

    在试管B 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CuSO4

  2. (2) 【探究结论】通过实验,猜想二正确。

    写出步骤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设计制取硫酸铜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铜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方案二:通过以下流程:

    从环保角度,同学们认为:工业上不适宜用铜和浓硫酸反应来大量制取硫酸铜,理由是

  4. (4) 同学们继续通过计算分析制取硫酸铜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硫酸和硫酸铜比为 196∶160;

    “方案二”硫酸和硫酸铜比为 98∶160。

    由此得出:制取相同质量硫酸铜所需的硫酸质量“方案一”是“方案二”两倍,所以采用“方案二”更节约原料。同学们的分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说实际上用“方案一”制取相同质量硫酸铜所需的硫酸质量远大于“方案二”两倍。请你帮助分析说明理由: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电影道具的制作选用泡沫材料是因为它的密度小 B .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D . 铁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一定比铝大
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 NaCl 杂质,为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 a 克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样品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型管的质量,得到 b 克。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 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型管的质量,得到 c 克。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 U 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 d 克。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 (1) 装置中干燥管 B 的作用是
  2. (2) 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 (3) 步骤⑤的目的是
  4. (4) 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实验课上,小明通过向水中加盐的方法,使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由沉底变为悬浮最后漂浮起来。下列有关该鸡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沉底到悬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 . 由沉底到悬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小 C . 由悬浮到漂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D . 由悬浮到漂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小
人们佩戴智能运动手环,用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我校陈航同学佩戴手环后在操场上进行跑步测试,智能手环记录情况如图b所示,则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为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钙外,无其它 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 (1) 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 C 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B 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③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 (2) 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
注意防火安全很重要.

  1. (1) 下列图1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2. (2) 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剂:磷酸二氢铵50%、硫酸铵25%),灭火器阀门开启后,筒体内的灭火剂在驱动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虹吸管从喷射管喷出,当灭火剂以雾状与火焰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包括起到稀释氧和冷却燃烧物表面温度的作用,从而使火焰熄灭.对于干粉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A . 灭火剂是二氧化碳 B . 灭火剂通过隔绝空气灭火的 C . 在灭火过程中降低了物品的着火点 D . 它与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相同的
  3. (3) 使用灭火器灭火时,正确作法的是       
    A . 站在上风方向灭火 B . 站在下风方向灭火 C . 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 D . 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
尿素是氮元素氮量较高的化肥之一,正确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尿素中由 种元素组成;
  2. (2) 尿素的分子量是
  3. (3) 尿素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 (4) 尿素的含氮量是多少? (精确到0.1%并写出计算过程)
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下列证据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缺乏严密逻辑关系的是(   )
A . 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B .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C . 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 D . 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 .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 .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 .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红美人皮薄易剥,入口即化,有独特清新的橘香味,香味物质中有一种为戊酸乙酯(C7H14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戊酸乙酯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 (2) C7H14O2的式量为
  3. (3) 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
  4. (4) 列式计算多少克戊酸乙酯含有8.4克碳元素?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食盐 B . 蔗糖 C . 酒精 D . 花生油
观察下列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体现了哪种生命现象(  )
A . 生长现象 B . 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 . 新陈代谢现象 D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如图所示,L1和L2是两只相同的小灯泡,a、b是电流表或电压表。闭合开关S后,若两灯都能发光,则(   )

A . a、b均为电流表 B . a、b均为电压表 C . 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 D . 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
下列洗涤原理与汽油除油污原理相同的是(   )
A . 洗发水洗头 B . 洗洁精洗碗 C . 水洗试管内的高锰酸钾 D . 肥皂洗衣服
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1价的是(   )
A . “亚硝蒸气”(NO2 B . “亚硝空气”(NO) C . “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 . “燃素化空气”(N2
下列我们常吃的蔬菜中,属于植物生殖器官的是(   )
A . 白菜、油菜 B . 马铃薯、胡萝卜 C . 番茄、蚕豆 D . 洋葱、青椒
某食用盐是取自深埋地下千余米的岩盐为原料,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1. (1)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2. (2) 若每百克食用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3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2)1mg,则添加的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毫克?(计算结果保留至0.01,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 (3) 现有一批采用此岩盐精制所得的食用盐,其主要成分(按质量分数计)是氯化钠60.0%、氯化钾40.0%.请列式计算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现象。则滤渣中(     )
A .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 . 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 . 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 . 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